淮安人网

楼主: 一梦河下

[淮安文史] 原创章回小说:文状元抗倭寇

  [复制链接]

27

主题

289

帖子

417

积分

Rank: 4

积分
417
菜籽
637 粒
铜钱
844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18: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第38章 品尝河下街辣汤 享受成长慢时光
! O: ?# R9 B$ B. B: l' A

0 c# j# `5 F! d" W
         “九月的韭菜,快来买啦!”
       “包子,新鲜出炉的肉包子,皮薄馅多,快来品尝。”
       早晨和暖的阳光照在里运河上,氤氲的气息滋润着运河两岸。北岸的河下古镇周而复始,新的一天在那熟悉的叫卖声中开始了。向北眺望古镇,泾渭分明的建筑看得出河下古镇博大的胸怀,这里既有富可敌国的盐商与官宦门第,又有生活在生活最低层的老百姓。
       沈老爷此时此刻一如既往地从家出发,迈着轻快的步伐出了巷子,拐向了湖嘴大道吃他最爱的阳春面。在他内心深处对每天早有安排,早晨吃面,中午吃饭。
       穿行在人声鼎沸的湖嘴大道上,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河下大街小巷的寻常百姓们,他们习惯了这里的一切。
       沈老爷自从有了孙子后,他的心情大悦,迈着方步走在石板街上回想着昨天儿媳说的事,他笑了笑,心想哪家孩子一个生儿就断奶的?肯定行不通的。
       还没进面店,沈老爷就看到面店热气腾腾的,吃客们你来我往,店小二兴奋地忙里忙外。
       “沈老爷早!”面店小二早已笑嘻嘻地迎了上来,“老规矩?”
       “自然,不过小二今天给我面条少下一半。”
       “得嘞。”
       这家阳春面是湖嘴大街上生意最好的一家,宁愿排队等着也不去那门前冷清的店,那说明这家生意惨淡。
       “好香啊!”小二端来了阳春面,自然外加两个鸡蛋,沈老爷闻着那味道赞叹道……
       “吃好了,小二钱在桌上。”沈老爷擦了一下嘴。
       “沈老爷慢走。”店小二就是热情。
       沈老爷今天之所以只要了半碗阳春面,是因为他要去品味宋记辣汤。几次在酒楼办酒席,沈老爷亲眼目睹了宋记不仅淮扬菜做得首屈一指,而且宋记的早餐因为一碗小小的辣汤而火爆。
       回味着阳春面的况味,他加快了步伐。
       远远地就听到宋记早餐热热闹闹的声响,进进出出的客人们吸引着沈老爷的目光。
       “老板,再来一碗。”突然他听到一个声音,这个声音里有几分威严,抬头一看是河下镇几个富得流油的盐商也在这喝着辣汤,其中一个肥头大耳的沈老爷认识。
       “来了!”店伙计马上应答,不一会儿从那深深的圆形木桶里盛好了一碗端给了盐商。
       掉头发现来客人了连忙招呼:“沈老爷,稀客稀客,请坐请坐。”
       “给我来碗辣汤。”沈老爷瞅见一个空位置坐下说。
       “好嘞。”
       沈老爷观察着吃客们一边喝着辣汤,一边吃着干的,有的是千张裹油条,有的吃包子,还有的吃着糍粑。
       “沈老爷尝尝。”宋老板亲自端碗辣汤来了。
       “哎呀,劳宋老板大驾,折煞我了!”沈老爷起身接过蓝边碗说。
       “这是我送你的。”老板晃了一下千张裹油条,“慢吃。”
        他眼前这碗辣汤冒着热气,沈老爷了解伙计,伙计如数家珍地说给他听。
       辣汤有四种食材,面筋条、粉条、海带丝、百叶丝。汤要用淀粉勾芡,不然清汤寡水。以前的辣汤是用洗面筋沉下来的淀粉勾芡的。面筋要先洗好放清水里静置,然后慢慢地滑下开水里烫熟,再撕成小片。
       海带自然要提前泡好,清洗后把海带切成细丝、煨烂。其余的如粉条、千张等都要冲洗干净,切成丝。
       大锅烧水,水开以后倒入煨得半烂的海带丝,沸腾后依次加入其他配料,花生米、百叶、面筋、粉丝等烧开。
        只需稍等一片刻,那香气袭人的辣汤便出锅了。一大勺辣汤盛到碗里后,加香菜,淋香油、滴酱醋等,黏糊糊的汤汁、绿油油的香菜挤在百叶丝和海带丝之间,点缀着面筋条,而上面是慢慢漾开的香油。
       听了店伙计的介绍,沈老爷轻轻一嗅,丝丝香气和醋酸气缠绕着、氤氲开来,喝着酸辣可口。
       特别是寒风刺骨冬天,一碗浓稠又有嚼头的辣汤下肚,胃口顿时开了,身子霎时暖了,精神自然清爽了,浑身舒服。
        说起咱大明朝,不得不回溯历史至1500年至,朱祐樘在位,即明孝宗,年号弘治。明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得自明英宗以来的陋习得以去除,被誉为“中兴令主”。
       明孝宗先是将明宪宗时期留下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去,逮捕治罪。并选贤举能,将能臣委以重任。
       明孝宗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明孝宗对宦官严加节制,锦衣卫与东厂也谨慎行事,用刑宽松。明孝宗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
        明孝宗的励精图治,使得弘治时期成为明朝中期以来形势最好的时期,明史也称明孝宗“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在其治理下,弘治一朝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富裕。被称为弘治中兴。
       然1505年明孝宗去世,其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年号正德。
       明武宗的荒游逸乐导致正德年间战事频生,外有鞑靼达延汗进犯、内有叛乱和民变等重大事件。
       斗转星移,几度春去秋来,不知不觉中沈坤已经到了上私塾的年纪。入私塾是许多家庭为子女提供教育的主要方式,私塾通常由一位有学识的先生在家中设立,招收学生进行基础教育。私塾的教学内容以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基础知识。
       在私塾中,学生通常会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以及《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入私塾的过程通常是由家长或家族长辈为子女选择合适的私塾和先生,然后向先生交纳一定的束脩(学费),子女即可入塾就读。在私塾中,学生需要遵守严格的纪律和规定,如按时到校、认真听讲、完成作业等。同时,私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礼仪,强调尊师重道、孝顺父母等传统美德。
       在明朝时期,私塾教育对于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杰出的文人、学者和官员都曾在私塾中接受过基础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此时大明朝是如此之背景,淮安府山阳县河下镇沈坤与吴承恩可谓生不逢时,但是沈吴两家却一如既往地重视儒道,一心一意想让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坤儿过来,背《三字经》给娘听听。”沈府凉棚下凉风习习,少奶奶坐在那里乖凉,今天不上私塾,她要考考儿子了。
       “知道了娘,来了。”不一会儿从书房跑出一个七八岁小男孩。他虎头虎脑,头上扎一方巾,整个人生龙活虎。他不是别人正是本篇主人公少年沈坤。
        “娘,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小男孩一字一句流利地背诵着,奶声奶气,少奶奶听得心花怒放。
       “哼,不错不错!坤儿真聪明,娘就喜欢你读书的样子。”少奶奶表面很平静,内心很汹涌,儿子求学如此这般用心,她怎能不表扬呢?
        “娘,我背完了,我可以出去玩了吗?”
        “去吧去吧,别跑远了。”
       小沈坤高兴地跑出了院子,找他的小伙伴们玩去了。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少奶奶心里五味杂陈。
       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私塾里接受教育,背诵着这些古老的经典。
$ V) y2 I, I2 J% s; u* Z
origind3ab052ea4ceda998911914eecf2ed43.jpg

# V8 w  K7 V5 R. r
       如今,她把这些传统和价值观传递给了自己的儿子,希望他能够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保持一颗纯净善良的心。
       她知道私塾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他们接受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他们学会了尊师重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等传统美德。这些品德和价值观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做人的基石。
       遥不可及的科举光环之下,多少学子为之奋斗,有的十年寒窗一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而更多的是名落孙山留下终身遗憾。
       然而这个时代并不平静,大明朝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动荡。沈坤和吴承恩虽然生不逢时,但他们却有着坚定的信仰和追求。
       青春年少的他们一心只读圣贤书,希望通过努力,将来为大明贡献绵薄之力,也为自己正名。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私塾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知识和品德的培养,更为他们传递了一种信仰和精神。这种信仰和精神将激励他们勇往直前,为实现远大抱负而努力。
       “不过,娘,小刘哥哥他们,有时候喜欢抓蟋蟀斗蟋蟀,那样是不是很不礼貌啊?”小沈坤的疑问也是少奶奶心头萦绕的问题。
        “那个……”少奶奶若有所思道,“孩子啊,有些事嘛,虽然孩子们有时候会一起玩闹,但这都是孩子之间的小事。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能伤害别人的感情。就像蟋蟀这种小动物,也是生命,我们不能随意伤害。”
        少奶奶轻轻地摸了摸小沈坤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坤儿,你要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有礼貌,尊重别人。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小沈坤听了少奶奶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不仅要读书识字,更要学会做人。
       夜幕降临,私塾里的灯火依然明亮。少奶奶看着窗外的月亮,心中感慨万千。这个时代的变化无常,但不变的是她对孩子们的教育和期望。
       她相信只要他们坚持读书、坚持学习、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就一定能够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立足。
       春去秋来一个个早晨,私塾里书声琅琅。这里是知识的海洋,也是信仰的摇篮。在这里孩子们将一步步成长,为大明一展抱负。
       七八岁的沈坤平日里按时走出巷子去先生那里读书,沈夫人和少奶奶相夫教子,沈老爷和少爷就能安心地操持着沈府生意。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在私塾度过了数个春秋。他的学识日渐渊博,品德也日益高尚。少奶奶的教诲,如同春雨润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私塾的日子里,小少爷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探讨人生的真谛,也一同追求着心中的理想。他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感受着世界的美好。
       沈坤不再只是满足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他们开始关注社会的现实,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去改变世界。他们了解到大明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许多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这些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要为国家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沈坤在少奶奶的教导下,不仅学识渊博,更懂得如何为人处世。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每一个人的感受。他的谦逊和善良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喜爱。
       沈夫人和少奶奶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心中充满了欣慰。她们知道孩子要想真正光宗耀祖,必须参加科举考试。
       沈老爷和少爷也深感骄傲,他们看到孩子们在私塾里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他们相信,孩子将能够承担起家族的重任,从而光耀门楣。
       此刻的打铜巷那叶小店中清瘦的吴锐吴老爷,还是那副读书人标配打扮。那山羊胡子依旧,头上依旧扎着一顶方巾,身上还罩着那件青灰色竹面长衫,脚下自然是那双平底卷口黑布鞋。
       这个被竹巷街视为疯子的吴老爷,委实是科举考试的牺牲品。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  |; F( y( @& v" f4 X; T* J

; D& R4 S8 ^% J
2 v# f" N( n# _1 Q1 j) j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27

主题

289

帖子

417

积分

Rank: 4

积分
417
菜籽
637 粒
铜钱
844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4:58: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第39章 小少爷私塾受教 少奶奶语重心长8 g- w: d# B# }6 S
# n( y, M8 j. s" r2 y; }
        “娘,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小男孩一字一句流利地背诵着,奶声奶气,少奶奶听得心花怒放。8 v  f; I2 D! r9 [
6 V0 {8 z5 l7 d" n$ M% F
       “哼,不错不错!坤儿真聪明,娘就喜欢你读书的样子。”少奶奶表面很平静,内心很汹涌,儿子求学如此这般用心,她怎能不表扬呢?
6 P; _! x* i( v: g9 ~! \' `2 N* N0 K) _9 c. W$ Z/ d, f
        “娘,我背完了,我可以出去玩了吗?”2 E; f! ^3 R5 `# K
/ N. x: X3 ]9 W+ x1 u
        “去吧去吧,别跑远了。”& h5 [' {8 A2 Q; {& j
0 I. j+ @1 R* R. i% H+ L" v& f
       小沈坤高兴地跑出了院子,找他的小伙伴们玩去了。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少奶奶心里五味杂陈。& q6 L9 l+ ?6 X0 @! H8 ]
, U$ Y7 L+ u6 [8 p4 l/ S' v& g
       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私塾里接受教育,背诵着这些古老的经典。
9 a1 c, p" R$ v  R! U, M! F2 j, U/ |( w" A- }7 S3 t# L. o, C7 a6 Z
       如今,她把这些传统和价值观传递给了自己的儿子,希望他能够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保持一颗纯净善良的心。2 U2 {/ y5 _0 l: y0 n1 _7 @

; O5 y. l6 @6 D2 w1 Q! w       她知道私塾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他们接受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 e3 P& f% s& Y; n
* x" t! ]4 h7 M# r4 v1 K        在这里他们学会了尊师重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等传统美德。这些品德和价值观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做人的基石。* u2 g$ ~7 |1 p% }# U  {+ r7 k

; Z) p7 @. H& r) I8 M       遥不可及的科举光环之下,多少学子为之奋斗,有的十年寒窗一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而更多的是名落孙山留下终身遗憾。. q% X( J5 \8 v6 g7 p7 @$ @' F3 k% H* I

1 V( e( Q" Z. ^* I$ x+ U, f- D       然而这个时代并不平静,大明朝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动荡。沈坤和吴承恩虽然生不逢时,但他们却有着坚定的信仰和追求。
0 \" j; l6 r9 U- c! C' u
/ x, V9 ^8 |/ X; Z8 [8 Y( V1 u       青春年少的他们一心只读圣贤书,希望通过努力,将来为大明贡献绵薄之力,也为自己正名。0 j: i2 R2 b  X5 c6 P

4 C1 z2 ]* M: c$ }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私塾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知识和品德的培养,更为他们传递了一种信仰和精神。这种信仰和精神将激励他们勇往直前,为实现远大抱负而努力。. ^; V6 x# `. y2 n. w
" |8 L( u  n' b+ h! w" X" e
        “不过,娘,小刘哥哥他们,有时候喜欢抓蟋蟀斗蟋蟀,那样是不是很不礼貌啊?”小沈坤的疑问也是少奶奶心头萦绕的问题。
3 w2 k: M9 S' K6 h3 k- i- ^" _- }2 D
        “那个……”少奶奶若有所思道,“孩子啊,有些事嘛,虽然孩子们有时候会一起玩闹,但这都是孩子之间的小事。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能伤害别人的感情。就像蟋蟀这种小动物,也是生命,我们不能随意伤害。”- I% h9 H) H: b) B1 ]
' P$ Y8 r1 E6 U, w( |
        少奶奶轻轻地摸了摸小沈坤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坤儿,你要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有礼貌,尊重别人。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9 W4 C' l' `* ~& Q" X5 M& `. y. z, m
       小沈坤听了少奶奶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不仅要读书识字,更要学会做人。
. p& D3 c8 W3 s- E* o$ D7 P. c7 S% S7 w+ k! q7 M
       夜幕降临,私塾里的灯火依然明亮。少奶奶看着窗外的月亮,心中感慨万千。这个时代的变化无常,但不变的是她对孩子们的教育和期望。5 E5 m8 p+ c% S' i6 G0 w) g1 q

0 G. k5 a: u% F2 s7 G       她相信只要他们坚持读书、坚持学习、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就一定能够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立足。
4 V5 k2 G$ k' l/ l# ^
" G5 r9 |: E0 R; H! I+ W       春去秋来一个个早晨,私塾里书声琅琅。这里是知识的海洋,也是信仰的摇篮。在这里孩子们将一步步成长,为大明一展抱负。* \7 V" y: y5 w/ D

3 S/ Z7 N! u+ m/ r: {" n       七八岁的沈坤平日里按时走出巷子去先生那里读书,沈夫人和少奶奶相夫教子,沈老爷和少爷就能安心地操持着沈府生意。
" f3 H+ }3 S2 O0 I! C! B& Y7 ]5 e5 Y- w: ]: [  e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在私塾度过了数个春秋。他的学识日渐渊博,品德也日益高尚。少奶奶的教诲,如同春雨润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i7 r, ]' l! Q4 U; J6 X% ]. N2 S  y3 A  B
       在私塾的日子里,小少爷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探讨人生的真谛,也一同追求着心中的理想。他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感受着世界的美好。
1 s5 T/ k9 b" W- e' d* K* K3 y/ A$ t) B1 w
       沈坤不再只是满足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他们开始关注社会的现实,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去改变世界。他们了解到大明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许多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这些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要为国家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b2 z. N4 @+ z
: \, d: B2 @6 h$ u7 @) v1 z7 z
       沈坤在少奶奶的教导下,不仅学识渊博,更懂得如何为人处世。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每一个人的感受。他的谦逊和善良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喜爱。. |; K5 s& L" t2 H  m7 O) {

8 n- [0 m! [5 J$ W       沈夫人和少奶奶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心中充满了欣慰。她们知道孩子要想真正光宗耀祖,必须参加科举考试。
9 Y) F' g8 Y- K5 c* L
" H2 |) r9 D* v$ \; w- g       沈老爷和少爷也深感骄傲,他们看到孩子们在私塾里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他们相信,孩子将能够承担起家族的重任,从而光耀门楣。  B6 o6 B* P4 F8 ^+ B  z

9 z. H' c* X# s; A% I       此刻的打铜巷那叶小店中清瘦的吴锐吴老爷,还是那副读书人标配打扮。那山羊胡子依旧,头上依旧扎着一顶方巾,身上还罩着那件青灰色竹面长衫,脚下自然是那双平底卷口黑布鞋。0 |) L7 p, s3 G/ D2 Q! a% T
8 E3 y5 o9 A, k& Q4 o# W
       这个被竹巷街视为疯子的吴老爷,委实是科举考试的牺牲品。好在吴家香火延续,吴承恩已是黄口小儿。. S# y9 z' J+ e: c! z; [& W
4 P$ t" k$ U% \- |' N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3 N# ?; t# `9 f! _2 ]3 v5 t. p4 s

2 U* {4 P& V3 W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27

主题

289

帖子

417

积分

Rank: 4

积分
417
菜籽
637 粒
铜钱
844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4:59: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第39章 小少爷私塾受教 少奶奶语重心长
1 N' Z! _" x& y3 q2 v5 i- x, w9 v7 F& v* x* R6 B5 a) X7 L% r  G
        “娘,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小男孩一字一句流利地背诵着,奶声奶气,少奶奶听得心花怒放。
8 X6 y, O2 p* @# l2 j* f% j1 L5 x5 ]" {( `$ ]
       “哼,不错不错!坤儿真聪明,娘就喜欢你读书的样子。”少奶奶表面很平静,内心很汹涌,儿子求学如此这般用心,她怎能不表扬呢?
8 @3 _8 i' g: V5 O+ H0 J+ h
& x, ^5 b; |% A        “娘,我背完了,我可以出去玩了吗?”9 a9 \% U, N/ X5 s

; P6 e  d- R, B" h        “去吧去吧,别跑远了。”
' L. O: o: C4 [2 O9 W
1 R( e/ F2 g5 c$ U. B! K$ E' {6 F5 E       小沈坤高兴地跑出了院子,找他的小伙伴们玩去了。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少奶奶心里五味杂陈。
1 ?: v# G" c- O8 S: S6 T3 k" `
6 |% M+ ?0 D5 `! S7 {- V. X" V& ~       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私塾里接受教育,背诵着这些古老的经典。) |% E; Y: j8 M1 ^; w+ Y6 K

' N5 A0 [- g$ _' \1 S       如今,她把这些传统和价值观传递给了自己的儿子,希望他能够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保持一颗纯净善良的心。
" A1 p# w# r1 \* \. O! \. Z8 p0 |/ F+ t& E! y5 I* w* E4 G$ G0 l8 |! Q
       她知道私塾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他们接受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9 R& X) W  i# e$ Z7 @4 |! i' V
* P) H. g' M2 p& n4 T  N        在这里他们学会了尊师重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等传统美德。这些品德和价值观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做人的基石。( H- Z( Z6 P9 p- P5 t8 l. w

& {, _7 D+ z; G2 a; u8 |+ Y1 F       遥不可及的科举光环之下,多少学子为之奋斗,有的十年寒窗一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而更多的是名落孙山留下终身遗憾。6 O; n; a$ }, M; L& L( e
& K) L( k% J* X8 V7 z0 q
       然而这个时代并不平静,大明朝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动荡。沈坤和吴承恩虽然生不逢时,但他们却有着坚定的信仰和追求。
2 p4 ?$ c. Z+ b" H- a, y% j5 S2 N9 F" K6 Z* d: o- j( R$ e0 J8 \
       青春年少的他们一心只读圣贤书,希望通过努力,将来为大明贡献绵薄之力,也为自己正名。% Y/ s" [% {: ~& ~# g* ~
& G0 M6 J' i% u% N" h: V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私塾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知识和品德的培养,更为他们传递了一种信仰和精神。这种信仰和精神将激励他们勇往直前,为实现远大抱负而努力。: K% Y3 p; X: }" S4 A7 e3 {

2 ~4 O" h; {6 H        “不过,娘,小刘哥哥他们,有时候喜欢抓蟋蟀斗蟋蟀,那样是不是很不礼貌啊?”小沈坤的疑问也是少奶奶心头萦绕的问题。
" u2 x4 ]) I% Y7 ]! {! V+ h8 }4 k
1 }. S$ n3 P1 D        “那个……”少奶奶若有所思道,“孩子啊,有些事嘛,虽然孩子们有时候会一起玩闹,但这都是孩子之间的小事。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能伤害别人的感情。就像蟋蟀这种小动物,也是生命,我们不能随意伤害。”
6 y7 i/ S3 x5 W( _% J7 f5 a+ a# w/ W
        少奶奶轻轻地摸了摸小沈坤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坤儿,你要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有礼貌,尊重别人。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0 G2 C+ F) B7 P1 f
) E% g% d: S3 e5 R4 }
       小沈坤听了少奶奶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不仅要读书识字,更要学会做人。
% K7 S$ t1 d) Y- Q3 x* L' h3 |0 S. |  P6 z& |7 H
       夜幕降临,私塾里的灯火依然明亮。少奶奶看着窗外的月亮,心中感慨万千。这个时代的变化无常,但不变的是她对孩子们的教育和期望。& O; u2 c" `1 o) F" {7 w
) L5 o/ ^* {  ]4 `
       她相信只要他们坚持读书、坚持学习、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就一定能够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立足。; v; J! g7 w5 c% F
; X  w( _# X4 j! i. c8 b3 l8 W6 H
       春去秋来一个个早晨,私塾里书声琅琅。这里是知识的海洋,也是信仰的摇篮。在这里孩子们将一步步成长,为大明一展抱负。
0 E3 K) P5 ?  p( ~% |. m4 O
) X5 D8 y! T- a; @1 e/ G& L       七八岁的沈坤平日里按时走出巷子去先生那里读书,沈夫人和少奶奶相夫教子,沈老爷和少爷就能安心地操持着沈府生意。
+ C& E: b* X( Z/ f* r; \! w( S9 y( m( z4 P, ~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在私塾度过了数个春秋。他的学识日渐渊博,品德也日益高尚。少奶奶的教诲,如同春雨润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G- _( r0 q  S. U/ B- d  w5 q4 M0 C9 o; |
       在私塾的日子里,小少爷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探讨人生的真谛,也一同追求着心中的理想。他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感受着世界的美好。
- [: z+ x: q5 e0 r7 {+ `0 b* C* h. G6 A0 e# V- O  S. u: z0 P0 e
       沈坤不再只是满足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他们开始关注社会的现实,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去改变世界。他们了解到大明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许多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这些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要为国家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 S/ p* F! I7 n
3 C6 @- P  y- V5 Z       沈坤在少奶奶的教导下,不仅学识渊博,更懂得如何为人处世。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每一个人的感受。他的谦逊和善良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喜爱。
$ D; L/ J. `8 @6 l# y  z5 N2 S  x1 ?+ N5 B9 F1 q0 B2 \
       沈夫人和少奶奶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心中充满了欣慰。她们知道孩子要想真正光宗耀祖,必须参加科举考试。: h3 `( ?$ U9 D+ u3 X) a

2 B0 E8 R7 _( i" [9 i, k9 @1 L       沈老爷和少爷也深感骄傲,他们看到孩子们在私塾里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他们相信,孩子将能够承担起家族的重任,从而光耀门楣。
8 G1 [: G" Y  o: \( H
6 @: c" G! p& G# y) V5 M3 E       此刻的打铜巷那叶小店中清瘦的吴锐吴老爷,还是那副读书人标配打扮。那山羊胡子依旧,头上依旧扎着一顶方巾,身上还罩着那件青灰色竹面长衫,脚下自然是那双平底卷口黑布鞋。  ?* S% W- l5 y: f3 H7 _

, C+ }1 o" |- n+ u, T& i# C       这个被竹巷街视为疯子的吴老爷,委实是科举考试的牺牲品。好在吴家香火延续,吴承恩已是黄口小儿。
. k( v5 E. E: T5 k7 E0 l& p5 g
( w" @- d; a* a" o* _% `( y2 Z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1 D$ D5 i0 z/ E, \

, i2 I9 j+ ~* a. |. h) M! e/ a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27

主题

289

帖子

417

积分

Rank: 4

积分
417
菜籽
637 粒
铜钱
844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4-2-1 22:23: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第40章 河下双龙并驾驱 承恩慧眼识真假
" `7 K$ m6 D3 Q$ k8 l- |
# P: f$ q! W, w4 q       当时间的车轮走进公元1515年时,千年河下古镇这颗璀璨的夜明珠更加引人注目。而此时的吴承恩已是七八岁的年纪,进私塾学圣贤书《百家姓》《三字经》等,少年时期的承恩就表现出超强的潜力,自然备受先生宠爱。
6 P- a/ F  c/ |* j  o0 P1 m, l/ ^, D       “散学喽!”私塾放学了,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跑了出来,自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f. l, w. Q2 \2 q
      春意盎然的季节到了,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特别舒服,空气里蔓延着桃花的香气。不远处垂柳迎风跳着舞蹈,仿佛在向他们招手,天空上飘着几只风筝,不时传来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声。
4 g, a, v. Q4 w3 {       走在打铜巷里,小承恩突然灵光一闪,他忽然拿起地上一个洁白的石灰块,即兴在墙上画了起来,同窗好友好奇地看着他画着,不一会儿一幅格调清新的美妙图画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画面上几只黑色的小燕子展翅高飞,一排排垂柳倒映在微风荡漾的河面上,河中几只被惊的白鹅在河面上奔跑着,几个孩子在空地上放飞着风筝,儿童散学的欢快情景栩栩如生……& C7 w+ {& ]" g; P" {4 ?' |
       少年承恩自小对画画就特别感兴趣,在来往路人驻足观看中,他题上了一首应景的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f' r+ @* r9 G2 D, R3 K" S
       众人一片叫好声中,对面长得五短三粗的大盐商儿子不服气地泼凉水,他指着吴承恩不屑一顾地说道:“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 O6 q- `: n5 E0 S- y       “你来试试啊?”同学一看为承恩撑腰。, I! `9 K7 k0 S4 D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听见没,你画这鹅还能飞上天吗?”这盐商家小少爷颐指气使地走过来说。
8 T, N* g' v4 T       吴承恩一听这话刚准备发火,可是他话锋一转:“孙少爷你懂什么?你看看我画的是一般的鹅吗?”
: B' T) N' b! V* H* @5 {- ?3 f       “还能变成鸭子不成?”孙少爷被吴承恩震住了。
, o) z& w! D. ], y  W       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吴承恩指着其中一只说:“亏得先生教过你,我这个画的是天鹅!”2 Q( M4 d* c$ O7 ?5 n
       “天鹅?!”百姓们一听好奇地贴近一看,哇哦,这画上的天鹅活灵活现,仿佛真的要展翅高飞了一样。
+ @6 E% [  y! a( c9 `: W9 i) y       “对,大家听我说,孙少爷说的对,家鹅自然只能在池塘里扑腾,可是我画的天鹅就大不一样了。”小承恩一看围观的父老乡亲越来越多继续说,“我画的天鹅啊,它既可以在水面上游玩,又可以在天上飞,想飞多高就飞多高,想飞多远就飞多远,哪是孙少爷这家鹅所能比拟呢?”
# V) T; m+ C8 W# W! f$ Q       “你——”孙少爷一听肺都气炸了,原想借此羞辱先生眼中的宝贝疙瘩,不曾想如今自取其辱,他走了两步又回头大声说,“好 ,那我明天早上来看它到底能不能飞?!”
; B" A$ `3 ]3 V5 N1 r- I       百姓们热烈鼓掌为小承恩大快人心的举动叫好,平日里盐商家人一个个瞧不起老百姓,今天终于出了一口气。于是,吴承恩舌战盐商家少爷的经过,被河下古镇大街小巷的人们传得神乎其神,而此时少年沈绅也走上了从儒道路。" I/ l$ `& E  O; S* s4 Z0 K2 {. ]
  e: X) d/ b# l/ m% g+ X
       明朝教育分为发蒙,童生 ,秀才也称监生,举人四个阶段。发蒙这阶段主要是会读写(通句读):《蒙求》、《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千家诗》、《幼学琼林》是发蒙阶段教科书。% d/ G% @/ C' @# K; C9 Y
6 u: m1 j. ~; i4 ?/ O; B7 O
       童生阶段要求熟读《四书五经》学会写八股文、诗词文章,以备参加科举考试,此时课本《四书五经》《文心雕龙》《字贯》《古文观止》等。7 i5 K1 K$ `0 I# H
       而秀才,科举的入门考试已经完成要准备考举人。要求精通八股文,教材就成了《四书五经》《时文》。2 d% k$ y) ~4 ]: I% G
       终极考试则是举人,有考进士做状元奢望的,除了《四书五经》《时文》外还要增加史书《二十四史》因为考进士是要考策论。+ U2 a/ }% }* Y1 v( v; }, G+ @0 X8 z
       沈坤和吴承恩此刻教在启蒙,所以当然要读《蒙求》《千家诗》《幼学琼林》了。
7 X7 {* Z# y* U       沈府里此刻沈少爷和夫人正在手谈,沈坤在一旁认真地看着,小小年纪耳濡目染中,他已经知道了围棋许多的道理。什么金角银边草肚皮,什么刀把五葡萄六,更别提什么征吃、接 不归,当然最难的也是最有意思的是“扑”,送对手一子,居然杀死对方更多棋,这也太神奇了。
" W% @1 p8 H6 s" s
2 f4 X  o8 `8 X) D# i8 h  `; W& B( _' R       “儿子,最近又学会什么了?”沈少爷趁着长考问道。
( N4 r# E5 F# U5 _: m3 z* u& @4 `. l/ [, G2 h0 D
       “《千家诗》。”小少爷毕恭毕敬地回答,沈少爷知道儿子很努力,特别是夫人对儿子打小就严格要求,她恨不得把满腹经纶都教给儿子。3 E6 I$ F% i6 g1 F# U/ @
( q7 B" ~- q- x. Y% f# r
       “背给爹听听。”
1 o& X! y! _% Z9 p+ B4 z
+ d/ B: v6 t4 k# W& j% N       “《春眠》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沈坤正摇头晃脑地背着,突然被少奶奶打断了。
) R+ n. C) ~- w0 l
' N1 T% A( S3 p. H2 y/ v8 D4 ]5 K, s       “坤儿,前边你滚瓜烂熟了,不要背,娘考考你,《自咏》 韩愈背给你爹听听。”6 E3 v* V8 X4 Q7 ~9 v
       沈坤应对自如:“《自咏》 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 ~, w: l2 m8 ^/ j9 g3 P2 t
       “不错不错。”沈少爷听了击节叫好,“既如此,爹考你一考,《送毛伯温》。”
5 L7 F3 d0 T: K; }5 e; i       少奶奶期待的眼神盯着儿子,小玲连忙递小少爷茶杯,小沈坤喝了口茶大声背诵:“《送毛伯温》明世宗,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8 T" L3 T* O% ^/ ^       “妙,我儿字正腔圆,爹和娘甚为满意。夫人,从明早开始坤儿我要教他练武,你意下如何?”. V; G8 @1 N) y4 I) x: ~
       “正合我意。”少奶奶一听喜形于色。
6 q: a9 j0 u) x3 x3 g5 M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1 [$ T; u* J0 r. Q) `8 K5 {3 M
4 q  t7 y5 E# t2 t  l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27

主题

289

帖子

417

积分

Rank: 4

积分
417
菜籽
637 粒
铜钱
844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4-2-3 08: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第41章 法师点化沈老爷 沈锐对孙寄厚望% X0 [7 F% {7 L4 H% b5 H6 h; W
* {9 G3 E; ]( F) Z) F
$ J: J1 u* s+ [% \7 J( @5 R
2 y$ i  p; |, F3 p! t
       自正德二年丁卯年十一月初十子时(即公元1507年12月13日)本篇主人公沈坤诞生以来,沈老爷眼瞅着聪明可爱的大孙子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慢慢长大,他和夫人更是含情脉脉地盼着孙子长大成人,从小少年抓周那天起,沈老爷就笃定沈家的未来寄于沈坤。
8 h1 a: {0 `+ W4 T4 q       也正因为如此,沈老爷和沈少爷共同为沈家的未来规划了人生之路,看着沈坤摇头晃脑地背着《百家姓》《三字经》,沈老爷高兴得合不拢嘴。& e/ o$ A0 ]$ d1 o" o
       “新鲜的蔬菜快来买啦!”沈老爷这天早上依然走出家门便向湖嘴大道走去,远远地就听到街面上传来的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那翠色欲滴的茼蒿,那满身是刺的黄瓜……宽宽的石板路两旁各式时令蔬菜应有尽有,成就着河下古镇浓浓的烟火气。- [9 F+ d( \1 x3 D0 f! y6 [
       信步走在青青石板上,沈老爷闻着街道上热气腾腾的包子铺飘来的香味顿时让他觉得饥肠辘辘,于是他加快了脚步,可是前边飘来油条那诱人的香味让他馋涎欲滴,穿过摩肩接踵的人群,
/ i9 i7 e1 ~) K       “老板,生意兴隆啊!”
8 C- j; d' W: G4 p       “沈大老板,多谢陆个照顾小生意。”店老板笑嘻嘻地迎上来,“今天不吃阳春面了?”0 W/ _  U* \9 b% g: O
       “最近好上宋记辣汤了,来,给我一张百叶裹油条。”沈老爷从怀里掏出钱。
, c$ \  i3 Q0 U4 z5 d       “在这忙,我走了!”沈老爷转身向西挥了挥手。
, c- Z  K7 W5 E3 ~       春天就是舒服,尽管早上还有点凉,但是白天和煦的阳光照在人身上让人浑身充满力量。7 H7 C+ Q& W, T8 Z2 C0 s
       沈老爷路过面馆,店小二卖力地招呼着客人,一下子看到沈老爷,刚准备上前,沈老爷连忙头一扭向北拐进了宋记酒楼,店小二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i( T: o7 O" w# ?

$ D3 L& N, y+ p! i% A: a
7 }$ |/ l1 C2 b, }/ K2 J; ~+ w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沈老爷一头撞在一个人怀里,抬头一看是慈眉善目的悟空法师。$ o7 L# B3 Q  N! K8 @0 n/ ^/ i
       “阿弥陀佛,法师,你也爱喝辣汤?”沈老爷双手合十。/ G; _, M6 i% u5 D
       “贫僧听香客们夸赞宋记辣汤,今日特地前来化缘。”法师单手行礼,和沈老爷一同让开路道,法师突然开了金口道,“沈施主,有一事一直想说与你,可否愿听?”
8 f$ k, w/ ]7 U3 [) M- h; f       “悟空法师哪里话,愿闻其详。”沈老爷一听法师话中有话,连忙停下脚步,暂且把辣汤之事放在一边。他知道悟空法师是湖嘴大道南头闻思寺住持,是河下古镇家喻户晓的德行高深的祇林名宿,沈老爷预感法师所说之事一定与他家关。( u  x! S$ K  i) U  g
3 F- b1 ~# {$ h- g
. X. ~5 p- p( }; E: T% `. G, {6 B

/ y2 V, H3 N+ M/ n; `* K+ q! g$ v1 I& Z0 m6 x; f/ `* |

5 U2 u0 t6 \  C" U* K& A# J3 g4 K       “几年前,贫僧正闭目敲打着木鱼,大雄宝殿礼佛,忽然大殿闯进两个学童。”悟空法师回忆道,听着法师一本正经的叙述,沈老爷脑海中复原了当时情景……$ ?1 P# v  ]2 f$ Z
       “十洲,放学我去寺庙玩,你去不去?”头戴方巾的吴承恩对一个个头略小的学童说。
" C3 ^4 M( s# Q3 e- C       “好啊!”
  |0 W* J' v: C% R4 R+ D       “沈坤,你站起来背一下《三字经》”先生一捻胡须。  h2 K; i" V* K9 u& ]
       沈坤一听毕恭毕敬地站起来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l/ g1 u8 G) o
       学童们听着沈坤的背诵,他们由衷地佩服沈坤。$ l. c: A* U9 G3 _
       终于先生说了句:“散学了。”
# x1 K) Y) M! w+ n2 C: k) Q       学童们一听背起书包欢呼雀跃地跑出了白酒巷,此刻天色还早,巷子口沈坤看到了好友吴承恩正向他招手,他连忙屁颠屁颠跑了过去,两个人走向闻思寺。: B2 w% ~" m  g
       大雄宝殿里传来住持敲打的木鱼声,吓得他们连忙跪在拜垫上学着大人的样磕头。: r; y" Y* k. r! i5 E* {- ?
       起身他俩转到后边禅堂,忽见大和尚双手合十双目微闭盘在蒲团上,二人上前毕恭毕敬上前施礼后刚欲离开,突然一旁悟空法师停敲木鱼,双目睁厉声道:“进一步,死;退一步,亦死,尔等当如何?”, x; I& E2 A9 A: H% Y
       年少的沈坤少爷目光坚定脱口而出:“吾宁可进而死!”
8 \; A* z) ^: d) u6 z* g; T$ N% r8 ~       悟空法师大惊失色,不由轻轻一叹。可一旁比沈坤大一岁的吴承恩沉思片刻道:“进既死,退又亡,小可旁行一侧又何妨?”法师一听微闭双目。     
# k0 x( q8 n  }: q5 p4 [/ G0 z0 ?

7 m$ ^$ ?2 {! T6 y, C9 L& W
5 r( e) s% i& a- t6 @       “阿弥陀佛,多谢法师相告。”沈老爷听了法师的回忆双手合十,“孙儿性格刚强,宁折不弯,还请法师指点。”4 w4 y4 [, E% l! a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悟空法师手捻佛珠后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惟愿佛祖保佑。”说罢飘然而去。, ~( [! o% c$ {+ i8 w
       回想着法师刚刚的点化,沈老爷接受了住持的善意,他若有所思地缓缓移步宋记酒楼。食客人流如潮,沈老爷顿悟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n% y% k) B( m  y4 J9 ~* X; y
       “沈老板,你来啊!陆个请坐,辣汤马上来。”伙计一看酒楼的熟客前来连忙笑脸相迎。9 e' n9 b; L/ }; ]/ @" v& M5 @/ [
       看着热热闹闹的一楼店面座无虚席,大人带着孩子,还有那孝心极好的儿子带着老娘前来,沈老爷觉得心里暖暖的。
$ \: W* @$ Y; w       嚼了一口油条,抽出一双筷子,沈老爷头脑风暴乍起,沈家是军籍即大河卫籍。大河卫难淮安新城,他是地地道道的山阳人。可是命运不济的沈老爷为了养家,不得不做起了生意,所以心底始终想摆脱这不军不商的身份,如今他在沈坤的身上看到了希望。2 K7 ?% q" s, L
       “沈老板,陆个慢用。”伙计亲自端来热热乎乎的辣汤。
  h* o* O5 M6 ]. i4 B) q# z       “好嘞。”沈老爷收回思绪的野马,他觉得回去要和儿子商量一下……
: Y7 q6 J/ o# L! s; A) M: f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3 m% L' N3 }1 B+ n& H( J. R) ^
, k& L. I$ i* |7 r% |0 W; N
+ X0 M7 }  x( R& C1 L
, \0 C; |+ n% a4 z
- @- ^6 p5 T% }/ F4 W0 w8 F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27

主题

289

帖子

417

积分

Rank: 4

积分
417
菜籽
637 粒
铜钱
844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4-2-3 08: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第41章 法师点化沈老爷 沈锐对孙寄厚望$ f' y4 s2 g4 G

1 r& @0 ]7 Y1 H
# i' `1 F) ^+ [0 Z
! n3 f5 u: C* U. U
       自正德二年丁卯年十一月初十子时(即公元1507年12月13日)本篇主人公沈坤诞生以来,沈老爷眼瞅着聪明可爱的大孙子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慢慢长大,他和夫人更是含情脉脉地盼着孙子长大成人,从小少年抓周那天起,沈老爷就笃定沈家的未来寄于沈坤。9 q( L. |' g) |
       也正因为如此,沈老爷和沈少爷共同为沈家的未来规划了人生之路,看着沈坤摇头晃脑地背着《百家姓》《三字经》,沈老爷高兴得合不拢嘴。& _& E- i/ X4 I% F; x% y
       “新鲜的蔬菜快来买啦!”沈老爷这天早上依然走出家门便向湖嘴大道走去,远远地就听到街面上传来的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那翠色欲滴的茼蒿,那满身是刺的黄瓜……宽宽的石板路两旁各式时令蔬菜应有尽有,成就着河下古镇浓浓的烟火气。1 d: k8 Z0 k) l% Q% N
       信步走在青青石板上,沈老爷闻着街道上热气腾腾的包子铺飘来的香味顿时让他觉得饥肠辘辘,于是他加快了脚步,可是前边飘来油条那诱人的香味让他馋涎欲滴,穿过摩肩接踵的人群,
4 h. |+ z4 |7 m$ |, B, X. x. d# Q       “老板,生意兴隆啊!”* |. B+ `% Q" A+ j8 h; N! ]
       “沈大老板,多谢陆个照顾小生意。”店老板笑嘻嘻地迎上来,“今天不吃阳春面了?”
7 S8 {1 k! l: S& r7 m1 I  f; S1 L/ {       “最近好上宋记辣汤了,来,给我一张百叶裹油条。”沈老爷从怀里掏出钱。9 z  i# |% Z3 D+ [; w5 l
       “在这忙,我走了!”沈老爷转身向西挥了挥手。
4 A- o3 R/ K5 B+ ~7 f7 \9 _0 M       春天就是舒服,尽管早上还有点凉,但是白天和煦的阳光照在人身上让人浑身充满力量。& N' z! l1 w+ t( s6 L+ [* u2 g
       沈老爷路过面馆,店小二卖力地招呼着客人,一下子看到沈老爷,刚准备上前,沈老爷连忙头一扭向北拐进了宋记酒楼,店小二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 C: n- s5 Z# h# F4 U% F1 |' ^2 p8 u8 f7 A9 ?" d9 j, n$ d

9 e+ z- }4 R4 ^! a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沈老爷一头撞在一个人怀里,抬头一看是慈眉善目的悟空法师。
& X7 r/ k$ _% w1 G       “阿弥陀佛,法师,你也爱喝辣汤?”沈老爷双手合十。
7 t6 I* j6 R  a& a% G       “贫僧听香客们夸赞宋记辣汤,今日特地前来化缘。”法师单手行礼,和沈老爷一同让开路道,法师突然开了金口道,“沈施主,有一事一直想说与你,可否愿听?”
* R2 I: O4 k) Z. _6 E/ f" ?       “悟空法师哪里话,愿闻其详。”沈老爷一听法师话中有话,连忙停下脚步,暂且把辣汤之事放在一边。他知道悟空法师是湖嘴大道南头闻思寺住持,是河下古镇家喻户晓的德行高深的祇林名宿,沈老爷预感法师所说之事一定与他家关。( X4 L- \: g, m: E" S7 k. V# O6 N
# K% {1 Y- S$ _

/ n, S7 g# I& r) h: R+ V" w( I0 m
bd966200-af5e-11ee-843c-071dd8d80689.jpg + d9 n. ^( I* ~5 d4 j2 Z; m' k2 j* M

0 y% ]5 s2 l0 Y$ Y

6 o9 V/ m$ L3 M  {! v       “几年前,贫僧正闭目敲打着木鱼,大雄宝殿礼佛,忽然大殿闯进两个学童。”悟空法师回忆道,听着法师一本正经的叙述,沈老爷脑海中复原了当时情景……
( P* Q2 Y: {7 L$ M' o4 t6 C       “十洲,放学我去寺庙玩,你去不去?”头戴方巾的吴承恩对一个个头略小的学童说。3 _% |6 ~& m+ D. e2 ~: Y, o
       “好啊!”9 j6 Y! d' K* ^) a' Y, U7 O5 f; N
       “沈坤,你站起来背一下《三字经》”先生一捻胡须。: K# U  Q( V+ E1 o
       沈坤一听毕恭毕敬地站起来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0 w: G: K3 b# ~/ G- K* P       学童们听着沈坤的背诵,他们由衷地佩服沈坤。
0 |1 h8 j- e3 J6 `. m       终于先生说了句:“散学了。”& ]. p4 a3 `8 K' U8 o7 U, y& e
       学童们一听背起书包欢呼雀跃地跑出了白酒巷,此刻天色还早,巷子口沈坤看到了好友吴承恩正向他招手,他连忙屁颠屁颠跑了过去,两个人走向闻思寺。% I4 j$ Y1 q2 W. w: _  p( S2 {
       大雄宝殿里传来住持敲打的木鱼声,吓得他们连忙跪在拜垫上学着大人的样磕头。
3 c* j2 u/ @7 N* i       起身他俩转到后边禅堂,忽见大和尚双手合十双目微闭盘在蒲团上,二人上前毕恭毕敬上前施礼后刚欲离开,突然一旁悟空法师停敲木鱼,双目睁厉声道:“进一步,死;退一步,亦死,尔等当如何?”9 t) P1 b/ ?* `% G. R9 y; @; x$ p
       年少的沈坤少爷目光坚定脱口而出:“吾宁可进而死!”- ^, n2 A: @' y5 f
       悟空法师大惊失色,不由轻轻一叹。可一旁比沈坤大一岁的吴承恩沉思片刻道:“进既死,退又亡,小可旁行一侧又何妨?”法师一听微闭双目。     
& ^8 j- n9 Z5 |2 v& y
1 Y" N) M& Q! f3 P
. N( g4 f- [9 R9 r0 B: [  p
       “阿弥陀佛,多谢法师相告。”沈老爷听了法师的回忆双手合十,“孙儿性格刚强,宁折不弯,还请法师指点。”
; m/ q" F& [1 j" ]! D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悟空法师手捻佛珠后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惟愿佛祖保佑。”说罢飘然而去。, M7 @5 X  v$ D. N3 [; k$ k
       回想着法师刚刚的点化,沈老爷接受了住持的善意,他若有所思地缓缓移步宋记酒楼。食客人流如潮,沈老爷顿悟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5 K* g; p; a2 @* }! [4 f  Q; p
       “沈老板,你来啊!陆个请坐,辣汤马上来。”伙计一看酒楼的熟客前来连忙笑脸相迎。" l, V7 {' @( f( y
       看着热热闹闹的一楼店面座无虚席,大人带着孩子,还有那孝心极好的儿子带着老娘前来,沈老爷觉得心里暖暖的。: T% @1 O" U' E
       嚼了一口油条,抽出一双筷子,沈老爷头脑风暴乍起,沈家是军籍即大河卫籍。大河卫难淮安新城,他是地地道道的山阳人。可是命运不济的沈老爷为了养家,不得不做起了生意,所以心底始终想摆脱这不军不商的身份,如今他在沈坤的身上看到了希望。! N1 V+ O0 z) ]; U' k' N
       “沈老板,陆个慢用。”伙计亲自端来热热乎乎的辣汤。
4 E5 I$ u% l9 F( R, U2 m3 p3 P       “好嘞。”沈老爷收回思绪的野马,他觉得回去要和儿子商量一下……
' m# l* Z# P* W* i+ D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0 Z% O, b2 D9 T0 Y

% H+ j$ @1 D5 h0 q# @. ]/ p3 D" L4 v; D' W; Y: s
& [3 s' c9 r# o+ R0 a, A  h
! W' b- n  P3 B8 p" I7 d9 f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27

主题

289

帖子

417

积分

Rank: 4

积分
417
菜籽
637 粒
铜钱
844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4-2-4 16:0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第42章 前辈引领潘都堂 沈坤长成少年郎& y2 a1 s3 m+ k0 v& B3 H

) q8 c# A+ w8 ^0 U/ ~1 e       沈老爷和他朋友吴老爷都知道,淮安府山阳县人杰地灵,远的不说,眼面前就有一个活生生的榜样,那就是南门大街名叫小鱼市口北面的潘都堂巷。. I, V+ V3 S0 f4 i4 T
       这条巷子不仅大鱼市口、小鱼市口居民知道其中的典故,沈老爷也是知根知底。
  J( z$ O8 ^/ I       这条巷不长,巷内有一高墙深院特别瞩目,其主人就是山阳县城鼎鼎大名的潘季顺府第。
) b* P9 e; Q# p3 M/ O0 R2 a       说起这潘大人那可了不得,他在京城做到了都御史,可是一个手眼通天的人物。他相当于现在的反贪部长,随时可以检察京城大大小小官员,甚至可以直接上表劝谏皇上,不怕触怒皇上掉脑袋。
' S  o1 ~: W3 u+ F7 C       因此这官大了去了,除了皇帝见面谁敢不称他一声“潘都堂”呢?( L: N% o% i+ W$ m4 M7 G6 ]9 U) r
      说起潘都堂盐商进京听到了震惊京城的美谈,有一天上朝潘都堂上书进谏,不料他措辞太刺耳让皇上挂不住了,当时龙颜震怒,皇帝被他气得下令退朝了。: a( C: L+ F" F" c' G: Z
       “且慢,皇上。”潘都堂不依不饶上前拉住皇上,谁知他一下扯坏了龙袍,当即跪下谢罪。
7 B) v1 R% v1 n2 l& C' k       “臣冒犯皇威,请皇上责罚。”# I6 C6 c+ w$ A5 M8 g
       众臣从未见过这阵势,连忙同跪替潘都堂求情:“皇上英明,潘都堂忠心一片为了大明社稷无惧生死,实乃大明之幸,皇上之幸。”+ M& }" }6 P( `
       要是旁人今天皇上定当严惩,但是潘都堂一心为了社稷,此心天地可鉴。
" L: }0 X& @- ?8 O) P       可是,皇上居然没有震怒,而是上前扶起潘都堂:“爱卿心系社稷,实乃朕的肱骨之臣,快快请起。”. S! R/ j' H  D% ~2 Y
       朝堂之上顿时鸦雀无声,文武大臣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他们不由面面相觑,一个个匍匐在地:“皇上真是一代明君,大明百姓有幸也!”    ; o$ d1 }5 b3 O
       朝堂之上发生的事件就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到乡野民间,自然也就传到了淮安府山阳县。% n  G2 `; L+ [5 \5 }7 a! E

7 i4 ]. m" V4 j       话说沈老爷吃完辣汤后,沈老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宋记酒楼,一路上想着自己刚刚的计划,他越想越觉得可行。
' A  d& R, K9 m! v2 i
, B: e6 o+ g5 e& E       他计划在河下古镇开一家名为“沈氏文房”的店铺,专门售卖文房四宝和各类书籍,以此为沈坤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8 y9 u# X0 p+ }4 O! s. r1 d7 Z& e% i1 x
       他深知沈坤聪明好学,只需加以引导和培养,必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沈老板回到家后,立刻与儿子商量起这个计划。沈少爷听后也十分赞同,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为沈坤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 }" z6 v1 X& \  Y" w4 c
# h4 P# u- U# a7 v6 w8 J# j4 _% o       于是,父子二人决定尽快着手准备,开始寻找合适的店铺和货物。与此同时,沈老爷也向街坊邻居们宣布了这个消息,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5 M( F! D+ `# R6 k+ T! \/ ]
" K% n. @+ ^1 J& v1 l
       他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沈氏文房”一定能够成为河下古镇的文化地标。
( N- m, I7 k/ ?& W( N1 }# L( z
/ g2 M' h) ~* q" F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氏文房”终于正式开业了。店铺内摆满了各种珍贵的文房四宝和书籍,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光顾。( p) Q; T  K2 z4 I4 x, `( ]) d
) o2 J2 b$ e6 m4 o5 U4 X  I% |
       而沈坤在父亲的引导下,在爷爷的督促下,更是在少奶奶精心调教下更加刻苦学习。8 F) Q% c& O- \; I% U& k4 n
" q' ~' }  x& e2 \- f; E# @% Q
       这一天沈坤正在店内读书,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他好奇地走出店铺,只见一群人围在一起,似乎在看什么热闹。他挤进人群,发现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写对联。9 _: l0 a0 G) S# g
  A& d$ P+ m/ c: C# A" U, j) I0 G
       老者笔走龙蛇,字迹苍劲有力,围观的人们纷纷拍手叫好。沈坤也被老者的才华所吸引,他主动上前向老者请教。
; a. z& I9 U  @8 B4 X* F% l" F+ ]6 r3 `8 h
       两人相谈甚欢,沈坤越发敬佩老者的学识和才华。老者告诉沈坤,他是一位隐居在此的文人,年轻时曾游历四方,学贯古今。7 b+ v8 N% L0 c* O
; O6 k, {: P0 j1 u4 g4 f+ H9 W
       他见沈坤聪明好学,心中十分喜欢,便提出要收他为徒,传授给他更多的学问和技艺。
- s; ^# O, T" [9 K5 p7 ^; w+ n% M6 Q3 a2 \: I6 }3 J
        沈坤欣喜若狂,连忙拜师学艺。从此以后,他跟随老者学习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技艺,日夜苦练不辍。: ?" [$ Z% f9 v$ J1 q
6 G- i  M, y7 Y# W( H' g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在老者的悉心指导下,沈坤的学识和技艺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 T3 u, g* v8 g) e6 M+ u0 m
+ A. ?2 F% e0 ]; L       在老者的教诲下,他的名声渐渐传遍了河下古镇乃至更远的地方。0 s  ]( J7 _/ _6 j
  t' Z! D8 I6 C4 N8 Y7 |
       沈老爷看着儿子取得的成就,心中无比欣慰和自豪。他始终记得悟空法师的话:“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       0 ?' `3 }- r! R( |/ m3 M% K
' X+ \3 m0 h/ R9 R" I
       人们感叹着沈家的幸运和福气,也敬佩着小小沈坤的才华和努力。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沈老爷那份深深的父爱和他对家庭、对儿子的期望与付出。3 j7 }) P) Q$ q- s& w6 ~
  q& j1 s5 p( S5 y. z7 q4 g1 P
       但是,沈老爷慢慢发现,沈坤待在河下似乎也不适当,孟母三迁的故事他耳熟能详,看来是时候了。8 d" a/ q. B6 E. B1 G

9 N% `3 O$ F' E, e' o) s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说。( L+ y( R3 w! [6 h3 X
3 N5 M* U' \* w8 U! K& g0 W' @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27

主题

289

帖子

417

积分

Rank: 4

积分
417
菜籽
637 粒
铜钱
844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4-2-23 11:45: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第43集 迁居南门寒窗苦 父子拳枪操练忙* V8 G/ Q9 H& n  q! W8 }
1 w9 P6 I; [: E5 e9 e1 d
1514年十洲八岁,乡贤蔡昂入进士,排名第三,被朝廷封为翰林编修。消息传到山阳县,学子们备受鼓舞。7 T! M( H7 H2 S& T: B
- q9 B' ?0 P2 a3 t
《明武宗实录》卷106记载:九月癸亥,以旱灾免庐风淮扬府州卫所夏税有差。
# n* }! E' W, I
9 l. M4 F  Z! }# U此刻吴承恩早已是童生,县学里先生得知这一消息,他情绪异常激动,捧起厚厚的发黄的典籍声情并茂地读起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6 f+ B3 ~4 d. H% G; t
6 V  ^7 L( [, ^& \6 r2 S/ A6 |* H+ D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道士,浙江省浦江县人。汉族,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x' c( B2 H0 e& C* z; m9 t+ b) `
2 J, B( v# J. v. n
先生动情地诵读,让县学童生们沉默不语,他们深知先生的良苦用心。8 y1 a8 J7 {9 U$ `- |0 U
# |2 o# H& @! C3 z9 B9 N
“先生,我辈当效仿蔡进士,头悬梁锥刺股,埋头苦读,他日为大明效犬马之力。”吴承恩挺身而出,先生欣慰地手捻胡须频频点头……
* I0 j8 u* y4 e* q8 l) f+ h8 Q
沈老爷置身市井自然对传闻甚广的蔡进士了解颇多,他知道沈家一脉系于爱孙沈坤一身。虽淮安府境内数年灾情不绝,可他对沈坤的从儒之道一直十分上心。/ ?: K' r4 l$ I, z4 Z5 k# U' ?7 K
6 y3 E# [7 S4 n9 O
转眼又过了四五年,来到了公元1519年即正德十四年己卯,其时沈坤已十三岁。为了让沈坤专心读书,这天他回到家中和家人商量沈坤求学大计。
% J; K5 A+ Q# _1 s
) B. ?6 G& ~- ^; b% \晚饭过后沈家客厅灯火通明,除沈坤在书房读书外,沈夫人和老爷高坐堂上。
* i) b9 _6 I0 d& i
2 U6 y) N7 M! D' J$ @“儿子、儿媳,想必你们已听说乡贤蔡昂中了进士,位列第三,成为名副其实的探花郎,官差骑着高头大马报喜时,那巷子里鞭炮齐鸣,山阳城为之震动。”沈老爷说起这眉飞色舞的,仿佛那中了进士不是别人,而是他的爱孙沈坤。
. N: H# b1 r  P8 n) Y$ T- a, {& G3 w; ~9 c9 X$ k# `
“十洲求学之事全凭爹爹作主。”少奶奶一听便知,她第一个表态。2 L" Z5 @0 ?! M" j) d4 `. t& o

+ q+ G9 l6 n# d1 ~. h“爹,你有什么想法直截了当地说吧。”
7 g+ ^$ n4 g  e* z! y; e( Z( h0 i# {8 r4 R3 }' a
“爹非蛮不讲理之人,实在是兴奋之余心里甚是焦急,坤儿不是那块料我也就不急了,可是自打他抓周就看出这小子与读书有缘。你看他私塾读的书早已滚瓜烂熟,应该给他找一个新去处了。”: h) y( P: d* P4 p7 Q8 E# ^
* S* z6 z2 O! \! M) k% X& E, g; h+ T) O
“爹爹言之有理。”$ T0 \+ X& b3 C5 x% y. x

& T* S3 F7 K9 r4 m, u“我有一个想法,县城南门上有漕运府衙,下有县衙,你们都知道县学,每年只收20个童生,他们可是天之骄子啊。”沈老爷喝了龙井继续说道,“所以,我在南门已经租好房子,打算让孙儿居清静之地全身心读书。不知,尔等意下如何?”
" k# C, [$ a- Z! `  U# y3 \! p1 G# ~2 i/ b$ `" C; ]% X
“爹爹,太好了!”沈少爷一听猛地站起身击节叫好,他满面红光地说道,“如此,十洲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闻。古有孟母三迁,爹爹效仿岂不好事一桩?”
$ n+ M2 Z! x4 A8 U- }& g, J
; {+ o: n% {0 O- r7 b2 A) P0 F' c+ ~1 E就这样沈坤暂别河下来到了县城南门,三更灯火午时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每日在沈少奶奶的亲自陪读下,沈坤无论严寒酷暑,始终不敢有半点懈怠。
6 g9 l! Y' z4 A, }9 j/ L  P0 [2 r7 Z& N
“小姐,小少爷读书太辛苦了,是不是让他歇息啊?”丫鬟小玲看了都不忍心。
! F. l, U# P/ T
; a: E! ^/ Y- `: `0 t3 h( `: p9 m“十年寒窗苦谁不知?可是,大丈夫要想一展抱负,不就得如此吗?你看乡贤蔡进士那番风光,是不是轰动半个山阳县城?”少奶奶语重心长地说。9 j) |" ~" t, X1 r" M8 _' }

& z! u% o8 X4 ?% q: @+ u“可是……”
; p! m" m+ n$ y7 ~9 }  N6 O7 z
“可是什么?”沈少爷一脚进门好奇地问。
" h, u: I* g" l7 S# K. c* S- w. v! C/ l) S
“少爷,你来啦?”小玲一见高兴地拍着手知趣地笑着离开,“我去沏茶。”( F) n! x6 L) j6 Z* [

3 l6 `9 g2 H% N“小玲心疼坤儿,说他读书读得太辛苦了。”少奶奶笑盈盈地解释道。" T5 S4 Z5 n% M$ k* A

8 ^0 u9 Y2 Q! q, |! a“这些日子夫人着实辛苦了,坤儿怎么样?”
* s* W* v% r( v5 m  x; P- {
% P& G+ K5 t% g" ?' G“很好,他很努力。”
. e7 a+ c# _0 B* W7 i/ h) K6 N9 l& Y' \/ y# p: w# A5 i2 _8 r
“好啊!”沈少爷接过小玲送来茶水,看着春意盎然的庭院,“这样,我去看一下儿子。”
/ m- _' J! s& |& H- i# H7 `7 L1 k
" ~! v( Z/ p4 {+ t4 G“去吧。”
% s) h1 |" z0 L0 q, ~, d; {2 ?1 z) K$ R5 E2 R0 V+ v
“十洲。”沈少爷走进书房轻声唤道,背影中沈坤正摇头晃脑地沉浸在书卷中。
3 k! k, M( [; U; J0 L7 [/ d: A6 t  `" _% P
“坤儿。”沈少爷知道儿子没听到,于是轻轻拍打儿子肩膀。
( g' S% `  [* \
5 O3 `% @. g1 d) E" }沈坤掉头一看欣喜道:“爹,你怎么来了?”8 R0 {( ~: ]2 o( Z( B, a) j

  \! H# @6 ^- @% g' b# @“爹来看看你,累不累?”父子相对而坐聊天。* T/ ]7 M, f4 m; ^9 G9 F& r3 q

. C( t6 M2 A" P/ v$ t& D& C; ]( A“不累。”
# g* i3 {/ @2 b. Q4 b2 V/ T
4 R5 _0 r& k( v, n9 F“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明科举是读书人必须过的独木桥,谁能够独占鳌头,关键就看谁工夫深。“沈炜动情地说。
3 A+ {  ^8 A* I6 h
; f- M3 t6 B" [“爹,孩儿知道。”9 F% i  i& ~' r& x6 S; {
2 t- V$ q9 Q  d2 E/ }, A5 A1 j7 b
“走,活动活动筋骨去。”沈少爷一拱手作邀请状。$ t4 k* g, D$ K% Y& I

1 X# e& n/ |! I% o“我正想着要和爹切磋一下呢。”
& s% A" Y4 c" i- w3 I7 J3 R+ K) F1 V
4 F! R' g) y' X2 ]沈少奶奶置身于鸟语花香的院落里,突然她回眸一看父子俩拉着手进入眼帘,顿时心中觉得很温馨。不知不觉中儿子已经升高了不少,越来越像他爹了。
/ S0 f3 o$ m7 O6 B+ P5 C0 }- G6 w8 C- b
“来,十洲把爹教你的拳术演练一遍。”' F! t( I* e+ m* R! T
5 r$ a; Q6 r. r; {& Q- T+ l: K
晌午阳光明媚,但见小沈坤长舒猿臂热身了。( s: [1 J) d4 H8 S  _8 ?- v

$ V  ^; n2 L5 F& j, j“嗨!”突然他双目凝视前方,猛地断喝一声,以气催力开始了拳术演练。6 n8 g# ]5 i% B% N+ \' _
! x) B3 R9 q# L; U" w6 p
夫妇俩出神地看着儿子,时而腾入空中,时而摆动长腿,端的是动如脱兔,静若处子……
  t% y) Z# h; G1 E& e4 z9 U  y( R
: a# O- \9 @+ p8 ?! Y5 g1 ~“好,太好了!”小少爷一趟拳术打完,额头上已渗出晶莹的汗珠。
8 C" T9 o! I$ ^6 [( C
& q9 k8 y; Z1 K细致入微的小玲递给小姐一条洁白的毛巾,少奶奶站起身来到儿子面前:“快擦擦。”
% s5 J6 P: a2 R7 c: U: H% v! r, e# N7 X1 B7 M# M
“嗯,娘亲。”少奶奶看儿子没立即接过毛巾,她立即替儿子擦起来。
& E+ }& b6 E" b/ T+ M
: s+ V- Y. U, \, Y" R“娘,我自己来。”沈坤接过毛巾,青春绽放的俊俏脸庞显露无遗,他突然探头问,“爹,怎么样?”! d! ?! Z/ S8 G3 g1 k, g. r( i  c' i

* v1 v; O& A4 d( G' Q/ }+ h8 N& n“我儿拳术已精进不少,这样你歇息一下,爹把枪术演练给你看一看。”说着沈少爷来到院中央,他从架子上取下长枪红樱一抖……
8 U8 G7 y$ a! a8 D/ C; ^% |8 x& \1 {' K
5 w0 J0 |9 O" n# _8 b
% j4 `$ B6 S4 s! Z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27

主题

289

帖子

417

积分

Rank: 4

积分
417
菜籽
637 粒
铜钱
844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4-2-24 21:32: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第44章 闭门修炼文武道 灾年回娘家求援
% K9 M7 v$ t5 B2 f1 v
' n- Y* U3 }. `+ v9 w( n5 p       小少爷目不转睛地看着沈少爷施展的枪术,手上不由自主比划着,少奶奶在一旁笑盈盈地注目父子俩,眼里满满都是爱啊!! `. C/ y) P# P+ ^/ o* c% c1 X
       “小姐,你看小少爷!”小玲看着小主人手舞足蹈的,她和女主人一样高兴。5 K5 e! p2 H5 `' ^7 Y0 r8 v; X
  沈坤聚精会神地看着沈少爷练完枪,马上递上一杯水,他夸赞道:“爹,你这套枪术太棒了。”# |0 r( ~* n. q* x
       “是吗?”沈少爷左手收枪,右手接过茶杯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号称百兵之王的长枪,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器中人气最高的武器之一。《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长枪使用者,还要数蜀国五虎上将中……”
: b! Y; U5 t* `! S       “爹爹,我知道。“沈坤有点急不可耐了。
& L' |- F& r# q2 W; y! [6 A7 B       沈少爷一听望了夫人一眼,他笑容满面地坐在少奶奶身边对十洲说:“哟嗬,知道不少,说给爹听听。”) q( ~+ [: F" W
       沈坤接过话茬两眼放光,他此刻化身为说书人娓娓道来:“那赵云坐骑一匹玉兰白龙驹,穿戴一身银盔银链甲,手持一杆龙胆亮银枪,单骑突入敌阵杀得敌军人仰马翻,七进七出救下少主阿斗,赵子龙单骑救主千古美名扬。”3 {# |2 X5 g( U) R' ?( P7 V
       “不错不错!”少奶奶听着儿子如数家珍,铁骨铮铮的样子让她情不自禁地站起身,“《隋唐演义》中的常胜将军罗成,人送外号‘冷面寒枪俏罗成’;而大宋‘忠君报国’的杨家将,杨家枪法更是让那辽人闻风丧胆。”
  k/ c" S$ k6 ?) F       “爹娘,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小沈坤突然站在院中央信誓旦旦地说。
. B; w. U* J- \2 x) ?* g" B       “嗯,在爹眼里,伯生早已是男子汉了!”沈少爷上前抚摸着儿子的头,“爹教你枪法好不好?”
! X- ?6 D5 f' g# N       “好。”
- h: S6 w7 L& J  h5 L* j       天已近晌午,少奶奶主仆二人张罗午饭去了,院子里沈少爷一招一式传授……' H5 p+ W0 z% W% j$ b; B! C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家人在南门其乐融融地吃着午饭,伯生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慢慢长大。文有少奶奶把关,武有沈少爷指点,这才成就了日后的沈坤文武全才。9 b7 K  R- B) ]  o
       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沈坤十一岁,《明武宗实录》卷大学士梁储等言:四五十日内大雨如注……淮扬等处,又南北襟喉之地……房屋坍塌,人畜漂溺,难以数计。淮安新旧城内驾船行走,居民半栖城上……7 }( C% k. V/ A2 q2 g- N3 e
       时隔两年即正德十四年五月乙已新城发生火灾,新城乃大河卫署所在地,其时沈坤在南门读书。当年十一月甲寅武宗南巡过淮,佞臣朱彬骄横,扰得淮安府鸡犬不宁……% T; |9 Y1 q+ k
       历史仿佛也在考验着年少的沈坤,可是沈坤一直牢记家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 x' V0 |" e3 q       可是,正德十五年庚辰(1520)多灾多难的淮安发生天大的灾荒,《明武宗实录》户部言:“淮扬等府大饥,人相食。”; o1 e5 K2 [% d, a3 T
       此刻的沈坤已满十四岁,这一日小玲在少奶奶耳边嘀咕:“小姐,家中米已短缺,不日断炊。”9 h+ Z# u& H8 Q8 L# q+ t% U+ A" e
       “我知道了,午饭后陪我回娘家一趟。”
& P% W) T: M& S: q; \, _4 Z       “太好了,我都想夫人了。”小玲喜形于色。$ M! z- @+ r6 G* C* S( V
       南门本就靠近娘家不远,沈少奶奶知道这几年风不调雨不顺,沈家家底眼看就要见底,她不得已回到娘家,特意让带上儿子一同前往。
0 `! F, e0 F& S; }7 |  N       “老爷夫人,你们看谁来了?”家丁前来禀报。! _& |3 S/ l6 U% q: n; w& K: b. O
       徐老爷和夫人抬头一看,原来是女儿和外孙回娘家了,脸上顿时笑容满面。& _7 C7 r+ f. r8 T' g/ U
       “爹娘,不孝女儿回来了,你们一向可好?”
: T# c' _/ B' F  D1 U* e3 `! @       “爷爷,奶奶,孙儿好想你们!”说着上前拉着徐夫人和老爷的手,徐家上下喜气洋洋。1 F3 Y: \) n6 U! s; L5 n9 r
       “孙儿,人都说十年寒窗苦,依我看你似乎不然。”徐老爷察言观色道。
3 l1 }7 a& G* {$ I" m- o- V% }       “爷爷,自古英雄出少年,孙儿最崇拜的是那精忠报国的岳飞。”气宇轩昂的沈坤侃侃而谈,“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 z. f- A( ?6 f5 E       “好啊,岳飞乃当之无愧的武状元,他枪挑小梁王,大败金兀术,为后世景仰……”爷孙俩相聊甚欢。
- z5 @, I! y- F2 X3 y/ R       徐夫人拉着女儿的手嘘寒问暖,敏锐的好发现女儿一脸憔悴,连忙问:“闺女,此番回家面容灰暗,看来沈家日子不好过啊。”1 T$ [" A$ i7 B8 x0 d0 h) t4 t; Q
       “还是为娘明察秋毫,女儿也就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了。”少奶奶羞怯地回应徐夫人的问话,“家中已经断炊,不得已……”4 k6 {& A8 @! `
      “别说了,这些年不是水灾,就是火灾,山阳县百姓日子过得艰难,有的地方已经饿得吃人了——”徐夫人小声说道,“不过女儿放心,有为娘一口吃的,就有你娘儿俩半口,你不必担心。”
5 j  p- D1 q9 p, s! N: y. R/ b       “娘亲!”母女俩抱在一起,少奶奶感激的泪水如黄河决堤一发而不可收……( }/ q% L, M3 v: O
       时年八月一日沈坤正在书房读书,突然大鱼市口方向锣鼓喧天,后来他才知道翰林院编修蔡昂因病上奏朝廷还淮养病,地方县衙自然一番恭维,欢迎蔡编修回山阳县。
0 [. s3 h' k7 H$ W/ u       耳濡目染中,英俊少年沈坤深深懂得爹娘一番良苦用心,所以他在圣贤书中纵横驰骋,为日后飞黄腾达打下扎实根基。
# I2 C2 o  [4 l+ p' u% D' H' A2 h       而其时河下古镇的好友吴承恩,沈坤已好久不见,话说正德九年(1514)春闱大比之年,皇上钦点的探花郎是淮安府山阳县的蔡昂。# [8 M( n* _3 w$ [9 [/ t. r
       纵观历史淮安中进士者不乏其人,但是进入三鼎甲的却是大姑娘坐轿子——头一回。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就像插上了翅膀飞出京城,自然传到了淮安,府县官员争相庆贺,本来根本算不上富裕人家的蔡家升格为蔡府,事隔不久蔡府改头换面,摆上了石鼓,站上了门房,顿时高门大院的派头像模像样了。
' q8 `% B' [  o/ D       河下古镇打铜巷的吴宅中小有名气的吴承恩,自然羡慕探花郎今日的风光,他和普天之下所有的读书人一样期盼自己状元及第的那一天。
( g" O6 W  W; s8 |7 G. Z9 ]       “今天看热闹了?”晚上例行检查完功课,吴锐打量着承恩问道。4 \- T2 ]7 F$ e2 u, W6 O8 s
       “嗯的,先生放假了。”吴承恩忐忑不安回应,他知道爹爹的期望,期望他能光耀门楣。7 R, f" M) ~# a: C- f$ |$ g, |. O
       “看出点什么没有?”吴锐和颜悦色地追问。
% W7 r( J* L8 T: M# A/ _       “蔡家是探花府了。”4 g, E# N# ~7 s0 t, ]
       “知道什么是探花吗?”8 R! {( ~1 I) \* ]8 l, n; }8 `: @
       “这我还不知道,状元、榜眼、探花嘛。”吴承恩脱口而出。0 p4 P9 j* o: d# P$ d% O* l7 H
       “嗯,不错,探花就是进士第三名,读书人中了进士,皇上请他们吃饭,那叫琼林宴,那真是春风得意啊,而后蔡公子就要进翰林院了……”
5 B. e5 \- a  q$ {+ w7 I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0 f! c# d7 X+ N& x8 L8 O0 {+ V, r1 ~
2 u# y0 B5 z+ T4 w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27

主题

289

帖子

417

积分

Rank: 4

积分
417
菜籽
637 粒
铜钱
844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09:1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第45章 承恩设计惩奸商 苦等良机拜蔡昂
) c0 i! r; g' z2 B1 _, d5 w- @0 \: Y4 U: D1 p
       吴锐吴老爷自己也不会想到,今日他与儿子一番闲谈,居然让少年承恩多年后做出了惊人之举,成为山阳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暂且按下不表。7 T! |" x' B! l" ]' y

# `$ B& V  \- L' I* l5 o1 J8 b7 @2 h2 M       少年吴承恩早已是河下古镇知名的才子,他的字画还是文章早就名满山阳了。谁家能求他一墨宝,写上一幅对联,那一定是祖坟冒青烟了。5 |; _/ M4 d; |; v+ T8 D

9 k+ X3 S; z! k       城南门外有一家名叫全兴的粮行,店名用的就是张老板的大名。他知道现在吴承恩如今炙手可热,一直打着如意算盘想请承恩帮他,一来打打广告让生意更红火,二来也能蹭蹭斯文人的名气抬高身价。2 W/ ?3 v& ^) a# m! `( s/ x
* G( @3 _/ h- m) {3 V
       “不行,请另请高明!”可让这张老板纠结的是,无论他托什么人上门求吴承恩,承恩就是不松口。
. M  b- ^' j# I+ ^/ U
0 U$ N( K2 i4 F" P! o! z5 L( l       “一个酸腐文人,架子还不小?”张老板在粮行里自言自语,那言语中很是不屑。4 ?1 j. A& p  d, @

& O  Q: \/ i: C1 C' \       嘴里这么说,可他心里很不服气,自己大小是城南这片数一数二的粮行,凭什么这样对他?他端着紫砂壶品了两口碧螺春忿忿地说:“不行不行,这个对联我还非他不可了。”& f6 R, `7 ~- K3 D+ t8 \
0 }2 K+ @- k# ]. v
       “都过来!”张老板放下茶壶对忙碌的伙计们说,“打今儿个起,你们把眼睛都给我瞪圆了,只要吴承恩从我门前过,立即通知我,老爷我有赏!”/ f3 e; h% A; t! g- q
; a/ G8 ?' f" [1 l$ A( ]
       “是!”手下人回应的声音实在不敢恭维,伙计们心里知道,老爷说过八百回赏了,哪一回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9 r- _/ h9 B, F4 k, j

+ k, r, @. s0 @6 [9 r2 h       “张老板,你这秤不准啊?”一个妇女抱着孩子过来,她把包放下说,街坊四邻一听都围了过来。
! l* _% S+ ?# C) @# \2 |1 k+ O8 G9 _9 M0 Q2 {, K
       “胡说八道!”酒肉肥肠的张老板满肚邪火真没地方发,他一听就像那炮仗一样一点就着了,“大家看到了这个大胆刁民,她在路上藏了粮食,想来糊弄我?没门!”& ~$ s* @: R  T0 A5 t# P

- E0 w6 ~& ~, z6 v  A' N       “你,你,欺负人,我才没做那缺德事呢!”妇女被他这么一说急得脸通红。
1 S! s& V% C# C7 r3 N: j
/ \! J, h4 W+ E2 }       “大伙看看,本店向来童叟无欺,当面核准,出店概不负责。”说着张老板指着墙上的公告大声读着。
8 M/ V+ }9 {  H3 ]* x- G1 e  P+ v6 L0 U8 m* Y8 J# U' ?8 g/ Q
       恰巧此时吴承恩从门前路过,一个眼尖的伙计连忙报告:“老爷,才子才子!”
8 e  i+ P8 F* ?6 K- i
7 k. _1 F+ [, O       “什么才子才子的?”张老板不耐烦道,他嘴里念叨着突然想起了什么向外一看,瞬间眼睛放光跑了两步上前满脸堆笑拉住承恩,“才高八斗的吴秀才,相逢不如巧遇,我可算逮着你了。”
& Y& i. p4 q* X6 M
4 ~3 n; f. ]- f0 }! h4 B       “张老板,我有事,有事!”吴承恩后悔打此路过了,否则怎会当众被他纠缠。! A+ d' s3 _$ S& k, T$ u3 }8 o. y( G
0 p" t! ]% ]. Z: U1 h' Y. G8 C$ B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特别是这种势利小人。吴承恩不再推辞,径直同他走入店中。
+ o& h# z* F2 S7 E7 L" H6 D
: ~& `' {! N  ?' S. [4 {       “伙计,快沏茶,沏上等碧螺春。”受宠若惊的张老板语无伦次地吩咐着手下,“快摆上文房四宝。”
0 o5 E& F+ r; D9 ?
2 n; s8 D& w$ d" H3 e3 w6 W( r       吴承恩略一思忖,他提起毛笔用他那名满山阳的半隶半草在红彤彤的纸上写下:“全兴大粮行,慈风楚城扬。”不过其中“风”中草书,就像“夙”一样,张老板高兴还来不及,他哪里会注意这些。
- ]  V* G5 V8 r2 ?
8 V2 Z/ [8 d) o1 {- p4 ~       “好好,太好了!吴先生真给我面子,小店蓬荜生辉!”张老板啧啧称赞,“横批有吗?还先生可否一并赐墨宝。”
% t) |  E. }8 b5 m+ p* e' s
" J0 p- h6 [8 a# F" h1 R       “有的。”吴承恩特意蘸了一下墨写道,“去四首。”; w9 i- e5 ?7 Y# @5 w

, T% S) R' q; g2 o: z. f       写罢他一撂笔:“我还有事,告辞!”
/ |$ a/ d$ Y4 ?& D5 c" j1 O5 J% s# L4 U: n) ?3 r  `3 O7 B. E2 B
       老百姓看着名气如日中天的吴先生居然给全兴粮行写对子,大家直摇头:“唉,秀才也为五斗米折腰啊!”) M6 H, ?! n: Z6 ^4 o. u
       “多谢吴秀才,慢走,有空吃酒啊!”张老板此刻就好比小狗掉进了茅坑——晕呢!& D6 I$ u, p) {6 B
       他一想今天分文未花就求到了对联,就这么贴在大门上岂不可惜?一看对面做招牌的,他即刻笑嘻嘻地拎起对联走了过去:“何老板,给我装饰一番,用油漆将这幅对联刻在门板上。”: g7 ^) q: P$ `0 v6 X! w
       “好的张老板,照办!”, V% Y: P7 P: v
       第二天一早全兴粮行门前人群来来往往,整个城南街道上十分热闹。稳八八坐在粮行里品着碧螺春的张老板,他闭着眼睛正洋洋得意地哼唧哼唧,他想今天肯定是生意兴隆。  g$ [  W& L$ @
       忽然,他第六感发现似乎今时不同往日,睁开眼一看左邻右舍对着店门对联指指点点的,有的连声叫好,也有的指指点点的,咦,怎么回事?今天客人不多反少,难道——
+ v! }6 t( R) \  a       他一下子坐摇椅上弹了起来,差点摔个狗吃死:“顾账房,来来来。这对子有问题?”  [4 {8 }2 M- z, E2 A: @
       “没问题,吴先生的字那是入木三分,全无错误。”
: t6 k9 E( V+ E       话音未落,一个私塾先生模样的老者从门前路过,他瞅了一下对联和横批噗嗤笑出来声。* _8 h8 \2 i* b6 H- C% Y8 r, l
       “敢问先生,怎么了?”1 T5 T( f& ~9 X  [# `
       “表面上是夸你,实际上是耻笑你呢!”
) \5 N7 s' i. ^, J       张老板一听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请赐教。”
1 N$ M0 U) y7 w9 S- L       “去四首,对联变成‘王八大粮行,心歹楚城扬’了。”老先生大声念道,围观的百姓们一听鼓起掌来,张老板气得当场吐血。
9 P  e' W5 c. ]! B2 K2 V       “快,拆下来,给我烧了,吴承恩,我跟你没完!”( @  C& D2 J( \1 d$ S& i  Y
  吴承恩此举在山阳城家喻户晓,城南百姓一传十十传百,传得越来越邪乎,全兴粮行张老板最后也拿吴承恩丝毫没有办法,是你请人家写的,对联如何你主家自己不会看?所以全兴粮行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6 D% _+ S/ @( V3 W" g" A: x7 s$ a5 d4 j* j) y2 W1 y; m) C7 m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眨眼间已是正德十五年即公元1520年。话说这一年淮安府饿殍遍野,甚至出现了人吃人,此刻的淮安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 I$ b; q) F. w0 q/ r
' X* F- b* A' T9 V4 I* J) v  上回书说到是年八月,家住山阳县京城大官蔡昂编修告病还乡探亲,自然受到上上下下的礼待,好消息不胫而走。/ j' K3 t0 {4 @* n
2 j5 e* r2 y7 d( L* j
       十五岁的少年承恩慢慢长大,仅比沈坤大一岁,他很有书生范儿,羽扇纶巾,满腹经纶。6 l+ c+ r6 |! t; @7 j
' s8 ~& d$ `0 k8 B9 q
       多年来他为吴老爷脸上贴了多少金?吴锐老爷甚是欣慰,但他始终没能铭记自己出生在“两世相继为学官”的官宦家庭,盼望着吴承恩能飞出河下镇,飞出山阳县,飞出淮安府,光耀祖宗。9 W7 e- ^" m: a* t6 p+ g; y3 ?7 C

( u0 z( ]9 N/ M7 F1 U       吴承恩焉能不知父亲的心病?他也在苦苦地等待着这个出人头地的机遇。可他知道机会不是靠等来的,而是靠自己积极争取。3 ~. y& C$ ?. }1 _  P- F( N
" _" [! e: G6 S$ l
       听说名誉淮安府的京官蔡昂回到了故乡山阳,吴承恩心中萌发一个大胆的想法,心中暗暗发誓要寻觅一时机登门拜望。可他知道自己将去的是大名鼎鼎的翰林府,还要从长计议,急躁不得……/ p# ~1 f( l. m+ M! p
8 y+ x; ~  c# L5 W4 v5 s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W) V) m! Y6 M2 ^  f. C9 \; Y8 B/ [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举报电话:0517-85822666    举报信箱:939366@qq.com

QQ|手机版|Archiver|苏B-20130142|淮安市牧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17563号 )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02号

GMT+8, 2024-11-23 03:43 , Processed in 0.60840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