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精准发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在抢占新质生产力赛道上,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农业作为传统产业、基础产业、民生产业,农业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既是生产力突破的成果展示,也为新一轮的生产力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努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靠科技赋能提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大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用创新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当前,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延展了边界、开拓了空间。苏北地区作为江苏省粮食主产地,要持续强化科技强农,聚焦生物育种、现代农机装备与数字农业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在农机农艺协作攻关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近期,气温持续偏高,土壤失墒加快,全省各地要在保质保量完成夏收夏播的同时,落实造墒播种、坐水种、微喷灌等抗旱节水关键技术措施,为全年粮油丰收夯实基础。 靠精品样板提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2023年粮食产量13908.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大豆产量416.8亿斤、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迈上2亿亩台阶。猪牛羊禽肉、牛奶、水产品全面增产,蔬菜水果供应充足。我们要积极推进农业特色化、精品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在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基础上,做强特色鱼虾水产养殖、芡实莲藕种植、蔬菜水果培植,因地制宜开发菌菇药材、花卉苗木、生态畜牧等特色农产品,推广智能筛选、快速烘干、绿色保鲜、高效分离等加工技术,打造一批农业全产业链,不断开拓农业资源要素的开发利用边界和增值增收空间。 靠绿水青山提质。“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发展,这是潮流趋势,顺之者昌。”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摒弃大水大肥大药的传统老路,广泛开展秸秆“两禁一用”宣传,深化“肥药两制”源头减量和末端处置,广泛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统筹抓好农机、渔业、养殖等节能减排,找准农业生态环保“最大公约数”。 靠人才矩阵提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习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大力培育现代化乡土人才。通过优化农业营商环境和创业环境,着力培育农村党组织的“领头雁”,培养农民致富增收的“带头人”,塑造知识型、工匠型、技能型“新农人”,统筹打好家庭农场培育、合作社规范、龙头企业倍增的“组合拳”,完善科学考核和评价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不断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才能保障“菜篮子”稳定安全供给,实现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王 进) * |0 n. V7 |: _6 ]4 x/ O6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