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太突然 很痛心 一代散文大家 袁鹰走了
袁鹰说,我是“淮安儿子”“我们一次次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想起我们的大运河畔的故乡,并且为它深深地祝福。”
9月1日,99岁的他在北京逝世,追悼会于9月5日举行。他叫田钟洛,由于笔名知名度大大超过了本名,更多的人知道他叫袁鹰,1924年生于江苏淮安县(现淮安市淮安区)。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是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曾发表过《白杨》《筏子》等优秀作品,以散文影响最大。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和业余创作,担任过《人民文学》《儿童文学》编委、《散文世界》主编、《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名誉理事。他的散文《井冈翠竹》《小站》《渡口》《白杨》《汉字的魅力》等,先后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01他出生于书香门第 “我还在想着利用晨读,让孩子们好好温习老人家的《小站》,还有他的《渡口》,他的《白杨》,他的《黄河的主人》,他的《井冈翠竹》……”9月3日,当回忆起与袁鹰交往的点点滴滴,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总校长咸高军言语之间流露着遗憾与不舍。袁鹰祖父田鲁渔先生参与创建的江北慈幼院就是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前身。
据《中国名记者丛书》第14卷中袁鹰传记里记载,袁鹰祖父田毓璠(字鲁渔,1865—1954)通过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的。田毓璠幼年时家境已经衰落,他十六七岁时在淮阴县城贩卖中药维持生计,业余刻苦读书的情景感动了家乡一位老先生,他说:“这个孩子有天分,当贩药伙计可惜了,你就到淮安我家来吧。”
幸运的祖父由此到了淮安,住在老先生家中读书。不久时来运转,很快考上了秀才,接着中了举人,到1903年清朝最后一次“癸卯科举”,他中了进士,先后任安徽宁国、太和县知县,又升任六安知州。晚年回乡,对地方公益文化多有襄助。
咸高军告诉记者,1925年淮安发生洪灾,很多家庭陷入困境。当看到这些家庭的孩子无学可上、无书可读时,在上海的三位淮安籍的银行家谈荔孙(大陆银行创始人)、周作民(金城银行创始人)、朱邦献(大清银行首任总办),共同发起筹资用于淮安城内创办江北慈幼园。并聘请了由北京大学毕业的李宏增为首任院长,田鲁渔为主事,招收12岁至15岁的贫困少年进院学习,开启了淮安慈善教育的先河。
1924年10月28日袁鹰出生,由于父亲田少渔常年在上海工作,幼时的袁鹰,作为长孙就由田鲁渔亲授诗书,幼承庭训,并且早早即送入私塾读书,回到家中还有另加的功课,也因此,他有了扎实的文史功底。
袁鹰曾对咸高军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祖父当年年龄已经不小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当时袁鹰经常跟着祖父在江北慈幼院内玩,认识了不少教工和学生。尤其记得当年的校医刘树龙挽救了不少孤儿的生命,赢得了人们的赞扬。
1934年,袁鹰随父亲离开淮安,移居杭州后便再也没有搬回淮安居住。
02游子深深的思念
2014年,袁鹰曾撰文写到,我这个淮安儿子的心,离开家乡八十年了,蓦然回首,真正是“梦里依稀”了。
在袁鹰的“梦里”,淮安有着一部书(《西游记》)、一座府衙、一座古刹、一座桥(胯下桥)、一条街(河下镇湖嘴大街)和一棵树(周恩来故居的蜡梅树);还有“一道城墙”和“一条巷”。
淮安那道高大严整的城墙姿影,一直深深地留在袁鹰的脑海里,他记得“南角楼,北角楼,南北角楼望南北。东长街,西长街,东西长街买东西。”这副颇有地方特色的趣联。袁鹰还记得淮安城里那些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风尘的巷子:驸马巷、麒麟巷、双桃柳巷……还有凡办喜事人家花轿必定要绕道走一次的多子巷;最难忘的是北门内的窦娥巷,他说:“想起古代淮安人以这个冤死的弱女命名她住过的巷子,实在叫后辈人敬佩之至!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他用饱含热情的文字,讴歌故乡的运河,故乡的水,故乡的景,故乡的人。从10岁离开淮安,袁鹰曾经在杭州、上海学习、生活,28岁后定居北京。对此,袁鹰曾经说过:“这些地方,都可以说是我的故乡。西湖和钱塘江是故乡水吗?黄浦江和苏州河是故乡水吗?永定河、颐和园和昆明湖是故乡水吗?是。又不全是。”在他梦中流淌、唤起许多遥远的记忆的,还得数那纵贯南北、不舍昼夜流淌的运河水。
袁鹰的散文《淮安六记》中写道,一个离家的游子,“是多么想看一看那古老的大运河今天以怎样的雄伟新姿,在故乡的辽阔大平原上纵情地舒展开手臂;看一看这条从古以来总是同人民的灾难连在一起的运河,今天又以怎样愉悦的调子,活跃在故乡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磅礴乐章里。”作为一名淮安儿子,无论离开家乡多远多久,故乡一直是袁鹰魂牵梦绕的地方。他对家乡、对家乡的人怀有无限的热爱。“离家多年的同志们,你们知道故乡人在怎样牵记着你们吗?你们也许并不认识他们,也没有通过信,可是他们认识你们,注意着、关怀着你们的工作和生活。不论你们走到天南地北,总有一根无形的丝线,将你们同故乡的人牵在一起。”
03他与故乡永远在一起
“还有五十多天,就是袁老百岁生日,集团第八届‘袁鹰作文奖’今年应该启动了……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袁老就这样突然离开了他长期资助、全心关爱的家乡福利院的孩子们。”念及此,咸高军泪眼模糊,往事历历。
2009年,那一根“无形的丝线”将袁鹰和咸高军牵在了一起。为了筹建淮安区周恩来红军小学,当年10月10日,咸高军在袁鹰的家里拜访了老人。
“当听说楚州实验小学新校区已经建设,江北慈幼院事业一直在传承时,老人陷入了沉思,打断了我的话。”咸高军说,袁鹰告诉他,这些年来,袁鹰一直有个想法,希望家乡能为孤残儿童开个绿灯,办一所至少办一个班、让孤苦儿童感受爱的学校或班级,就像当年江北慈幼院那样。
此后十数年,咸高军每年都会带着几名家乡的少年儿童去北京看望袁鹰。每次见面,他都紧紧地拉着孩子们的手,一刻也不放开,热情地与孩子叙谈,“用淮安话,用淮安话!”老人每次都这样重复着,他太希望听到乡音了。
2018年9月,淮安市关天培小学正式投入使用后,楚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11名淮安区福利院的孩子从原来就读的城东乡南窑小学转进关天培小学,真正意义上实现袁鹰的心愿。老人家得知后,欣然为学校的行动题词“爱一直在路上”。
多年来,袁鹰一直关心着淮安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坚持将他的著作和一些名家的著作陆陆续续数十次亲自打包赠予淮安的学校。其中,除了自己不同时期出版的著作外,还有巴金、冰心、曹靖华等名家珍贵的签名书,而且每本书的扉页上都有他亲手盖的“袁鹰敬赠”这样一枚朱文方印。为了培养孩子们的作文兴趣,他还捐赠了20万元人民币,在2015年设立袁鹰作文奖基金,面向全市的孩子们评选优秀作文。而且尤为感人的是,颁发袁鹰作文奖时,每一张证书上,袁鹰都一一在证书上亲自签上自己的名字。从2015年起,淮安区委区政府以作家袁鹰名字命名设立“袁鹰文学奖”,由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举办评选,分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4个类别。
来源:淮海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