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5 }) W1 ^) `" F/ ?
: m- X5 y' [( c+ C 1 B6 K2 X( [4 d1 g
. E" E. B7 F( q+ V2 U) ~

, {: g( @7 z7 z0 C) b
1 _( d ?* x: }& r4 B3 a1 y有一种绝地叫腹背受敌、有一种正义叫舍身取义、有一种英雄叫精忠报国、有一种悲壮叫全连牺牲..... 
' X; T" l3 e- d e* {) H/ K
$ i; K4 p! a6 G& r
7 b5 L& `* K$ `8 z
7 o5 y0 @+ J4 R+ |( {9 b
. P7 @6 i8 F/ j. x6 H' k& N
6 K8 d5 e' T# F7 d* y; c4 L* n1 o 5 W0 Y$ n7 G, p, G
) p1 o* V! t( e! D- d, a2021年4月26日,天幕低垂,山河悲壮,淮安区社会各界在苏嘴镇大胡庄举行了纪念大胡庄八十二英烈殉国八十周年祭扫活动。新四军三师将士子女代表,大胡庄连官兵代表参加了公祭活动。 
' O! I& q& e; J* c) w! [9 v2 ?
6 \. x8 s- v- R$ I公祭活动在《烈士纪念日号角》和《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淮安区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孙一峰主持公祭活动。 
& r, ?1 O3 ^! U7 z$ c8 ]9 _1 O* u( ]& O! T) C, H
淮安区四套班子成员、大胡庄英雄连代表、新四军三师将士子女代表整理花篮缎带,图为黄克诚将军女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常务副会长黄楠代表新四军三师将士子女整理花篮缎带,八十年前,淮安正是他们父辈浴血奋战的战场。 
# d5 d: ~: e. _+ j6 Y4 B- G" n+ ^4 E3 `
“英雄喋血大胡庄,义战铁军姓字香。奋斗牺牲争舍己,成仁取义创辉煌。千秋伟志存楷模,万里征程入典藏。不老忠魂惟向党,人民挚爱日月光”。黄楠女士诵读了新四军军长陈毅元帅的儿子陈昊苏为纪念大胡庄战斗写下的诗篇。 ; A& h1 Z7 @( [
$ e C+ H# R }/ Y, t! G为了遏制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势头,打击日军的不断的“蚕食”和“扫荡”,新四军三师挺进苏北建立抗日根据地,1941年4月23日傍晚,新四军3师8旅24团1营2连83名指战员在一营副营长巩殿坤和二连连长晋志云的带领下进驻大胡庄。 $ t4 v9 x* b% y# L$ J& A
# v$ O, C; @2 |/ g! _
1941年4月26日深夜,驻涟水城的日军首脑机关得到暗探的密报,出动700多名日军和100多名伪军,趁夜色掩护,偷偷渡过废黄河,向茭陵乡大胡庄扑来,面对10倍余我的强敌,2连指战员临危不惧,顽强抗击,没有一个人屈服,没有一个人放下手中的武器,最后终因敌我力量悬殊,除一名昏迷的重伤员幸存外,其他82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 
) [/ F# Z% R- q5 J
5 T+ J- `6 k1 U9 U ( w: U6 _, _( c, w* h% k
; M1 S3 p& ]' Y0 p( K6 e* C6 o! `
“大胡庄连”是新四军建立苏北根据地最早整建制牺牲的一个英雄连队,82位抗日烈士将生命和鲜血留在大胡庄, 烈士们甚至没有留下一具完整的遗体,连长晋志云的遗体已经无法辨认,副营长巩殿坤全身烧焦,只剩一只脚穿着皮鞋方可辨认,他们中有些人,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正如新四军三师的后代们在悼念英烈时所写:“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 
$ E2 _ j( l# f: E$ k5 T. o
% [' T( N+ [( ]1 J/ z# q: o& s
% O5 V. t$ h& ^0 z# |! H+ x( y) P. j6 H+ q& c1 m; K2 R
大胡庄纪念馆亮起了82支长明蜡烛,象征着82盏长明灯,代表淮安区人民对82名烈士的永远怀念,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 v' m, {& _! Q; @' \' u% t. `; K# U+ U0 F
1941年10月,三师在盐城建湖天赐场重建8旅24团,“大胡庄连”得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 x8 w+ M, N8 W' n0 p) S) e2 T3 K2 i; j' J
重建的“大胡庄连”跟随着黄克诚将军转战万里,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大胡庄连也是最早入朝作战的部队,他们在当年的八旅政委、39军吴信泉军长的指挥下,全程参加了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最先与美军交锋,最先攻入平壤和汉城,一直打到抗美援朝战场最南端。 
- u0 `3 R8 F! s8 |1 m, z) m1 S8 O

& l: M/ c" E0 e+ f: L
. G- |$ `) j! g* ^! c淮安区委副书记、区长颜复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大胡庄八十二英烈以身报国、宁死不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树立了一座高耸云天的铁血丰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要从革命英烈精神中汲取力量,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幸福,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 c. c2 G) C8 u5 A+ O; P$ b
) j' H* o, V5 s; c) ?7 E+ F" C
: Y- a+ w9 Y) ^& [" ]! Q4 f; r) X. v# ~0 E$ Y
7 [7 a* P2 i% y
* s0 Z. l. s6 B4 I8 D) v; K, p- B7 K
在《献花曲》中,全体人员向八十二英烈合葬墓敬献菊花。600支白菊,代表着全区人民的心愿:建设美好家园,告慰先烈英灵。 
7 O9 W: _3 I: u8 I: }+ H; R% h V: s. h- x1 t: i! p
新四军三师将士子女代表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1 ^1 @7 w' R. |$ u9 Y( m/ k8 M H. Y- ] m5 {1 N' c N& E2 M
曾任新四军三师八旅政治委员、原军委炮兵副司令员吴信泉中将为大胡庄烈士纪念碑题写了“大胡庄战斗八十二英烈永垂不朽”碑文,图为吴信泉将军之子吴皖湘爱人付佩生在纪念碑前留影。 
3 @9 P* s8 _, A6 s9 T6 G/ P. w" C6 T; X" C+ @" v, i
习近平总书记说:“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淮安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只要国家和民族需要,淮安人都会挺身而起,梁红玉如此、沈坤如此、关天培如此、新安旅行团如此......“大胡庄连”的英烈们也是如此,安息吧,82名先烈们!我们知道建设一个更好的、更强大的中国,才是对你们最好的缅怀,我们将永远谨记,你们也将永远长存.......
7 B4 W% O2 q) F)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