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孩子妈每天忙到疯癫,我要解决我们爷儿俩的晚饭,有一天我带着娃到家门口的麦当劳一顿排山倒海,吃的油光满面,感觉我儿子是个幸福的少年。 回来时走在马路上,总觉得擦肩而过的噹森大妈都迎面投来慈祥和肯定的目光,仿佛在暗示我小伙砸你真行;总感觉一面之缘的快递小哥都斜上放出崇拜的眼神,仿佛在夸赞我云大哥你真棒。 过了一会孩子他妈回来了,进门第一句:“你们今天又吃了什么垃圾食品?” 这里面存在两个逻辑陷阱:第一,她是怎么知道我们吃了垃圾食品的?第二,她为什么要说“又”? 这和我预料的不一样,我以为她会先问儿子“吃饭了吗”,儿子说“吃了”,她说“你爸还行呵呵没让你饿着”。 可惜孩子妈每次不按套路出牌。 中年男人的膨胀,总是来得那么高开低走且廉价。 她每次只需要简短的几个字,就能把我在儿子心目中树立的五好爸爸形象大打折扣。 我有点方,那是来自情绪副热带高压产生的生理现象,随风而来但又浓稠不解。 中年男人的骚柔和自嗨,就靠恰如其分地忘掉独自带娃的短板、辅导作业的弱项、维持发量的艰辛,不管别人觉得我行不行,反正我自己觉得自己挺行的。 有了这份掺水自信的盲目加持,让我感觉最近在家里的话语权明显不一样了,这可不是因为娃他妈忙工作带来的家庭地位转移,主要还是人设虚假增值提供了强大的心理支撑。 前几天,儿子在练琴,一会儿口渴要去喝水,一会尿急要上厕所,就是不能专注拉上一段梅尔克。看到他三心二意的神情,当爹的我顿时责任感爆棚,我觉得还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给孩子进行一些音乐理念的灌输。 尽管在我们家只有我一个人不会乐器(连我老丈人都会三种)…… 但我擅长理论知识啊!(我打开了百度) “你这么拉琴是不行的,大提琴是一个浑厚丰满的乐器,同时它还开朗鲜明,抒情的旋律,深沉的情感,它应该是一把音乐贵妇,你看你拉的,像个音乐泼妇。” 这时故事发展到高潮(孩子妈回来了)。 她破门而入,把我往外拽。“你个音盲,不要打扰孩子练琴,走走走,碍手碍脚的。” 余音绕梁,久久不能散去...... 我不服气,说:“术业有专攻,你也不会焊电烙铁啊!” 于是我开始给她讲解电烙铁焊接技术的一百个难点和解析方案:你知道我从一根电线里抽一根丝出来,接上去,有多难吗,就像心脏搭桥手术一样,厉不厉害?我们还要先用X光技术透视母板,透视完肉眼看不见的情况下盲焊,盲焊知道吧,就像外科手术的盲切一样,厉不厉害?…… 我讲了十几分钟,第一次发现我可以把玩电烙铁这件事描述得像外科医生一样巧夺天工妙手回春。 我描述完了,激动得大汗淋漓,觉得自己厉害得不行。孩子他妈轻轻瞥了我一眼,跟儿子说:“以后可别跟你爸一样,焊个电烙铁能得瑟成这样,也不说说一篇30多字的文言文里有10多个字不认识的事儿。” 我的舞台再一次被摧毁,心被扎成了蜂窝煤。 我觉得队友拆起我的台来,真的不遗余力。然而,跟别人一对比,我才发现她还是善良的。 我们公司的老王说“我老婆跟我是中学同学,每当我跟娃吹嘘当年自己是多么德智体美劳全面辉煌的时候……唉!” 后来他又在一起酒后吐真言时补充道:“我老婆贤良淑德,她也就把我高中成绩单和品德评语复印了五十分备用而已……” 最惨的一次是在孩子面前被老婆掐脖子,刚以为自己扮演了一个伟大老父亲的角色给孩子准备了充足的春游小零食,被孩子妈看到后一顿狠揍,毫不留情,孩子再也无法直视爸爸的威严。 也不能怪孩子妈的,主要是他买的小零食太不正常了。 唉,这世上什么东西最容易拆?不是爆米花的包装袋,不是巧克力的小礼盒,中年男人的台最好拆,每个女人都信手拈来…… 她们不但在家拆台,在孩子面前拆台,也擅长在各种场合 、各种环境下,扒掉我们的底裤。 上次陪孩子妈住院复查,为了印证在家里我对病情的初步判断,以驳斥娃他妈对我不关心她身体的控诉,我抓住来检查的医生,跟他探讨了起来。 没想到医生大哥是个话痨,嘱咐了一大堆养生之道。 于是我虚心的用之前旁门左道的朋克养生知识,跟他探讨起中年男人养生的系列问题,从肾虚到发量、从养胃到补钙、从补气到辟谷,学术氛围极其浓厚,感觉朝闻道夕死可矣,最大的收获还是收集了全套的四季养肾大食谱,有了颐养天年最基本的保证。 聊到high的时候,孩子他妈坐不住了,“行了,你回家多干点活锻炼一下身体比什么养生都管用。” 我看出了医生大哥的微笑中渗透着“哼哼,兄弟,我懂”的神态。 一不做二不休,择日不如撞日的进补来得比2002年的第一场雪更早一些。 我打开了手机,反复比对后结合气候湿度阴阳八卦病房方位及磁场分布,迅速下单了四菜一汤。 当我拎着两大兜子满满当当的滋补佳品进入病房时,娃他妈投来惊讶而不可思议的眼神,被我机智而充满关怀盲目且不顾病情的精神所震撼而祈祷而祝福而感动,然后拿出医嘱指出了我所有订的这些高油高脂高热量食物的十宗罪,最后无可奈何的喝了几口热茶转身睡去。 我不会告诉你我撑得一个人在一旁的陪护床上熟睡了一下午。身上的棉大衣,大概是孩子妈捂着渗血的刀口蹒跚踱步风雨兼程来给我盖上的,因为她心里异常清醒的认识到,不管病倒的是哪一个,反正躺下的都需要照顾。 虽然后来她把我睡觉拍成了短视频发朋友圈,并配以“在病房陪护的人自己睡成了200斤巨婴”的文字有点不厚道,但我知道这个台不拆是不行的。 来源:腾讯网
3 T# c: C" M" N- ^% n6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