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满意度调查短信20万余条,开展电话回访2万余人次,开展社区民警熟悉率、社会治安满意度、公安队伍满意度有效电话调查5320人次;推送整改不满意事项400件次,整改满意率达90.8%;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427条,接受群众诉求249件,回应率达100%。这一串串的数据,是区公安分局“全访评中心”晒出的今年上半年成绩单。
今年以来,区公安分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要求,坚持以民意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提升质态为目标,以监测评估为抓手,通过创新成立民意“全访评”中心,较好地解决了全区公安工作“谁来评价、怎样整改、如何提升”的问题。
谁来评价?群众说了算
如何评价民警的工作质效,区公安分局以“接处警回访、窗口服务回访、社会治安满意度回访、网上民意回访、群众来信来访回访、治安红星户回访”六项回访为抓手,替代原有督察考评体系,实现从单一考评到全方位考评的转变。
在区公安分局全访评中心运作半年来的5320人次电话调查中,家住世纪佳苑21幢的居民王先生是受访人之一。起初,对于全访评中心的回访,他对处警民警有点不满意。在今年“五一”期间,刘某到王先生家讨债,王先生报警求助,属地城东派出所民警处警到现场后,只对双方进行劝解,告知可走法律程序去解决,没能把问题在现场解决。对于这样的情况,全访评中心工作人员一方面耐心地解释,另一方面宣传公安接处警和工作职能范围。最终,通过认真细致的沟通,化解了王先生的心结,也消除了他对处警民警的误解。
“如今,我们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打电话,这拨出的一个个回访电话就像一座座连心桥,桥的那端是百姓。要巩固好这座连心桥,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倾听老百姓的心里话,认真把问题解决了,警民关系就更进了一步。”全访评中心负责人、该局目标办主任倪海军这样说。
怎样整改?问题是关键
群众不满意、执法不规范、服务不周到、民警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是区公安分局全访评中心关注的重点数据,相关统计数据,也成为查摆问题、落实整改的关键。
在该分局全访评中心,2名民警,12名工作人员,分设6个不同的访评岗,从规范执法,到窗口服务,再到履职情况,每一个工作细节都是关注的焦点。对于回访交办责任单位、责任民警落实整改的事项,该中心还会进行二次回访,对因未及时整改,导致受访人仍不满意的,该中心则予以全局通报,并与单位目标挂钩考核。
每一起接处警情都要逐一回访,对于参加公安工作不到一年的该局朱桥派出所新警员翟扬来说,这半年的工作压力满满,但收获远远超过压力。“因为担心接处警不规范会导致群众回访不满意,就主动学习,增强业务知识。渐渐地,群众不满意的次数少了,自己的工作本领也得到快速提升。”
不满意事项400件次,群众意见建议3427条,接受群众诉求249件……这些数据的累积,成为区公安分局狠抓业务、提升能力的助推器。
如何提升?机制是保障
如何确保全访评工作常抓不懈,区公安分局实行“日推送、周提示、月通报、季约谈、年考核”五项制度,并制定了三级回访制度,即对不满意事项,处置民警1次回访;如还不满意,所队领导第2次回访;再不满意,局领导第3次回访。探索建立了为民、务实、高效的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通过视频巡查、电话回访、实地检查,对部分110接处警规范度不高的单位强势推进问题整改,对社会治安满意度不高、警令不落实、辖区群众反响强烈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黄牌警告和诫勉谈话,有力地提升了淮安区社会治安满意度、接处警规范度、窗口服务满意度、公安队伍满意度、辖区群众见警率、社区民警熟悉率。
为了深化全访评工作质效,区公安分局立足实际,整合平台资源,搭建一体化、自动化办公系统,拓展包括短信发送、视频存储、电话录音查询、数据推送、图形展示(包括柱状图、扇形图)等功能,并对汇总的执法规范化回访、12345热线、微博微信发件人回访等22类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归纳,实现更加科学、直观的数据体系,健全了民意监测、投诉受理、分析研判、整改督办、考核评估、作风建设等六项职能,为全局工作质态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仇绍峰 朱士能)
: q2 m. m* u( G# s* f) d& M4 J2 m)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