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在忙碌中方才意识到,今天已是新年的第二天。早上查房后稍有闲情,抽空来看了朋友圈热文《2022年的最后一天,请不要忘了那些依然在苦苦坚持的中国医务人员!》,作者也是一位医生,他的文字令我完全感同身受,隔空同频。开放之后,医院里面临巨大的压力,住院、门急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当其冲的是发热门诊和急诊,那里的就诊量剧增,医疗资源严重挤兑。前段时间去急诊会诊、急诊支援的“混乱”场景,仍历历在目,回想起来仍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急诊科挂号等待的人数一直在100号以上,挂号处也站满了人;想开一个退烧药要排几百米的长队,才能等到;急诊抢救室内,所有病床全部占满,连个插脚的地方都难找;输液室座椅早已坐满了人,从急诊到住院中心长约50M的长廊两边都挂满了临时增加的输液挂钩和输液架。不用仔细观察也会发现,在岗的很多医务人员自己也在发热或咳嗽着,但他们仍坚持在岗位上,贴着降温贴给病人输液,输着液给病人看病。大部分一线医护人员,包括我自己,都是患新冠后刚“阳康”的,基本都还带有新冠后的一些症状,比如乏力、咳嗽、鼻塞等等,只要体力尚可,全部在岗。那篇热文中有句话特别触动我:“中国,有全世界最听话,最爱国,最有奉献精神,最吃苦耐劳,最能征善战的医务人员。他们总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无论多么槽糕的局面,他们总能替国家和人民以血肉之躯和聪明才智“硬”抗下来。”是啊,普普通通的“我们”在“硬”抗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W" N6 e' Z0 u6 ]
: ^& e7 K* X* v) W
所幸,目前情况有所好转。所有科室“打通”,全院一盘棋,分层收治管理,外科也开放收治普通新冠轻症患者。我们这些外科医生突然也投身一线,开始了新的挑战。一边学习国内外关于新冠的治疗诊疗手册或参考方案,一边立刻将其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把能够可及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外科收治以轻症为主,治疗相对简单。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识别重症,有病情变化的须要及时识别出,并请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会诊,进一步分层诊治。普外科开放后,每天收治的指标经常超额,一线收治医师询问病史、查体、书写病历、执行治疗方案、进行医患沟通,工作量巨大。为了救治更多的轻症患者,外科本病区在收满的情况下,还需调整至其他外科病区继续收治。护理同仁们更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经常是白天的护理加班到很晚才走,小夜班的护理加班到凌晨才走。对于全体医护人员而言,压力已经不只是来源于所需要完成的工作本身了。新收治的虽说是“轻症”,但是平均年龄都在70岁以上(目前最高年龄96岁),基础疾病多,轻症也不敢大意,随时可能变成重症。我们每日早晚查房,及时调整方案。在收治新冠患者前,普外科正面临巨大的“非战斗减员”,在最紧张的时候,科里能够上班的人不到五分之一。当时科室宣布停止实施择期手术,常规预约的病人全部延期住院,只开急诊手术。经过一周的时间,大部分人现已陆续上岗。第一个难关已过,现在我们又开始了新的挑战。为了不增加医护人员工作负荷,科室目前仍然不收治常规的择期手术患者,最大限度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尽我们所能去救治轻症患者,识别重症患者,为中国的医疗体系底线不被疫情击穿,坚守我们的医疗岗位,奉献我们的力所能及的绵薄之力。
6 t* b- [/ x! N+ }2 _3 m
' k0 S4 H- b$ L6 u, q$ w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希望大家能够尽早摘下口罩,自由呼吸春天的新鲜空气。加油兄弟姐妹们,致敬此刻仍坚守在岗位的医务人员。# y2 O( [" G0 h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