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人网

查看: 110812|回复: 0

让非遗传承“活”起来“传”下去

[复制链接]

169

主题

169

帖子

845

积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845
菜籽
681 粒
铜钱
1701 枚
发表于 2024-6-14 16: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 d$ O8 x2 P/ r, V! y  F

                                                     让非遗传承“活”起来“传”下去


5 d5 @; o% [4 U: [( n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
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我国是非遗大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
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让非遗“护”得好、“活”起来、“传”下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筑牢保护之基,让非遗“护”得好。要让非遗“护”得好,首要之务是建立健全保护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保存其物质形态,更重要的是传承其精神内涵。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立法、制定标准、加强监管等多方面措施,确保非遗项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鼓励他们积极投身非遗传承事业。此外,我们还可以建立非遗保护名录制度,对具有代表性、独特性的非遗项目进行重点保护,防止其流失或消失。
    创新传承方式,让非遗“活”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文化遗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传承方式。要创新“非遗+”新产品,服饰、音乐、歌舞、文创等与人们日常息息相关的领域,都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载体,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和发展前景。数字技术的应用为传统文化内容的形态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要拓展“非遗+”新场景。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非遗购物节”等活动,使各类非遗的文化底蕴、时代价值和社会功用都能得到充分展现,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不断惠益人民福祉。
    拓宽传播渠道,让非遗“传”下去。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在于拓宽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非遗。一是利用现代媒体的力量,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非遗的价值和魅力,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将非遗推向世界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三是注重非遗的产业化发展,将非遗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旅游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推动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守护非遗之光,让文化瑰宝“护”得好、“活”起来、“传”下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濮颖雅)
0 M+ T9 f0 l6 \0 o
  H( ^" R% F5 x' A) i( \; l
6 a. R& Y; x% |' V6 q/ ]

8 z. K+ Z8 z0 c; b8 t. Z+ a+ ^7 e
9 I3 w! E, S2 R4 _7 r9 ]( G8 W
' a: F, n* U( r; e9 p7 t7 \& E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举报电话:0517-85822666    举报信箱:939366@qq.com

QQ|手机版|Archiver|苏B-20130142|淮安市牧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17563号 )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02号

GMT+8, 2025-4-12 21:11 , Processed in 0.4212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