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为进一步推进 “建设书香社会,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拓展文旅融合内涵,提升传统文化传承效果,1月24日,由淮安区全民阅读办公室指导,淮安区诗词楹联协会、淮安楚韵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淮安区河下诗词楹联协会协办的“吟诗 赏联 品汤包”河下传统文化沉浸式研学班(中小学生2024第一季)首场活动在河下古镇正式拉开帷幕。 7 \( j( O8 [, H; A
9 H: s* T" C% K
开班仪式上,淮安区全民阅读推广人、淮安区诗词楹联协会会长周学俊致开班辞。他表示,本次研学项目是“建设书香社会,深化全民阅读——万人万联(诗)颂淮安”系列活动走进河下古镇的第一场活动,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在研学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悟,并借此机会汲取更多的知识。 ' [. ?+ N: a/ ^* T6 `0 s
" `3 M+ M6 \" R; P+ g
( a; b( l( B6 z5 N, j* _
河下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其中悬挂在文楼门前的半副奇联“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200多年来一直未有令人满意的上联,这为河下文化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0 e$ r0 K! X* N( p
% a+ G7 ^5 m6 X: R
! E' |8 h3 ~0 J) ~; `研学中,学员们一起聆听了河下历史人文故事“以联招亲”,并观看了由这一故事改编的淮剧《半副对联》第七场片段。通过研学导师的精彩讲解,不仅丰富了他们对河下文化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楹联文化的热爱与思考。
& T, N, j, ] j, H. @1 U/ [0 L$ m
, Z0 O, G1 A7 C; Z
6 B% V( N( i' w& r4 E9 w: Q$ e `9 ]% @; [
蟹黄汤包发明于三国时期,在明清时期已经享有盛誉。河下蟹黄汤包为清嘉庆22年(1817)文楼店主陈海仙创制而成,陈氏后人继承了祖传的蟹黄汤包制作技艺,流传至今。
/ ?4 e1 {" }/ ^% l$ S( i) r& |
& r4 g2 i. n1 _ X3 B4 j+ U8 B7 s7 I; N& z. Q* y
研学导师结合精美的图文资料,生动地讲解了河下蟹黄汤包的百年传承、独特制作工艺、鲜美味道以及正确的品尝方式。随后,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了一首《赞蟹黄汤包》古诗,通过诵读、吟唱等多种形式的演绎,学员们不仅品味到了古诗的韵律之美,还深刻感受到了蟹黄汤包那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 {8 F4 S6 ]1 x" z$ N' j; U( o5 W5 }, f H' Z$ W
. Y% q( Z+ _, @* y7 a0 m- G
河下古镇的一步一景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值得细细品味。学员们身着古装吟颂古诗,踏着估衣街古朴的青石板一路前行,去寻找汤包的古老遗迹。
- X5 }! W" X w" Z# j( O4 M: h0 [1 O8 m f& j
; @5 Q# D4 V2 f. U! `" B: ^" q
“文楼,淮上古之名楼也。南濒大运河,北依古淮水,位居古镇河下之中心,汲名城淮安之文风,得古韵文化之熏陶,领淮扬美食之风骚、文人雅士品茗其座,市井妇孺,尝鲜其间,更得帝王驾临,致小楼名闻遐迩......”在文楼的半副对联下,研学导师为学员们娓娓道来“因联得名”的传奇故事。! d# ~- w. I3 d% y1 _
6 B0 y/ p9 T$ J( a: ~
# {& P0 U" v: |5 H: d" H
淮安汤包是淮扬美食中的一道标杆,也是淮安的一张名片,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在了解淮安汤包的制作方法后,学员们不禁跃跃欲试,想要亲手制作这道美味佳肴。 - Z* @% C/ W' ^2 u) t# x7 F
2 F+ r) S% L, W, r# F' W5 r
" a6 c( f# {: J3 p/ B4 X) d0 @
在研学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逐渐掌握了和面、调馅、包汤包等各个环节的技巧。虽然一开始有些生疏,但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出形状美观、口感鲜美的汤包。通过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汤包,学员们更加深入地领略到了淮安汤包文化的独特魅力。
! L3 T j$ o# N" n' q3 p3 M6 W
. n6 E9 C8 p. O
首场研学活动在热烈而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学员们收获满满,纷纷表示对淮安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此次活动不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之旅。目前,后续的17场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期待与学员们一同继续探索和传承淮安宝贵的文化遗产。# b: D; X9 E( ]/ l; T
i$ e/ w& ?- ~$ `0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