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人网

查看: 150471|回复: 0

淮安不能重修一个陵墓,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复制链接]

3663

主题

3702

帖子

1万

积分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17798
菜籽
3777 粒
铜钱
14107 枚

版主勋章帅哥勋章爱心奖爱心大使奖精华勋章.gif写作奖热心会员荣誉奖灌水天才奖资源大师奖12315志愿者爆料奖

发表于 2023-12-9 09: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4f67d2259bd4ad9a2fa3c49532ad2412.png
《我心归处是淮安》
讲百姓故事 听百姓心声
本期荐读:
淮安不能重修一个陵墓,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作者:冯健
ede3934e815c48b9d7fdd79d5d7ed272.png
(淮安某公众号推文截图)

淮安的文史界究竟有多卷?淮安的历史究竟有多么的不靠谱?淮安的有些“文史专家”究竟有多狗血?或许这篇文章它能给您答案。


3707b3f292d6dd820192230b2bf31460.jpg

其实,我一直想不明白的就是玉琳琇老和尚圆寂60年后,是什么原因让雍正皇帝在自己辞世的那一年一定要修缮慈云庵并建造法王塔呢?在这张清代的地图上虽然它标注了御诗亭,却没有标注所谓“雍正皇帝”建的国师塔。


0a634f3b391d723f2724cbf48f5fd4a5.jpg

那么国师塔究竟是什么塔呢?带着一肚子疑惑,我在国庆节期间,来到了国师塔寻找答案,谁知铁将军把门,不过新建的国师塔却不在慈云寺中。


b85370deed91b2ac49a2e26ff6851dfc.png

aeb2e0323866ad275cf5cb114fda7c9a.jpg

在《淮阴志征访稿》卷之五,故事志陵墓条目中,是这样介绍能仁寺国师塔的:“在慈云寺后,陇僧玉琳葬处也”,这个塔是玉琳琇老和尚的墓葬灵塔,就像上图的灵塔一样。那么问题来了,玉琳琇法师1675年去世,距离雍正十三年整整60年,玉琳琇老和尚会不会一直没有下葬,而要等到雍正皇帝建塔才会下葬呢,其实《淮阴志征访稿》中也给出了答案,康熙乙丑年间,礼部尚书苑平王熙就为玉琳琇老和尚写了墓志铭,也就是说这个塔至少应该是康熙年间的。玉琳琇老和尚绝无可能等到雍正十三年才下葬。

1bc7aa22e14b3cd8d180a2b73d3dbf18.jpg

那么玉琳琇老和尚是不是真的葬在了清江浦呢?清代的礼部尚书王熙是不是真的为玉琳琇老和尚写了墓志铭呢?


085826fa25cee3ea1da5ae63c0be2581.jpg

玉琳法师圆寂后,清代的礼部尚书王熙确实为玉琳琇老和尚写了“勅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塔铭”,但这个国师塔铭并非是写给清江浦的能仁寺国师塔的,玉琳琇老和尚“因触热渡江,止于淮安清江浦之慈云庵,索浴趺坐,说偈而逝。时康熙乙卯八月十日也,寿六十有二。腊四十三,弟子奉龛归天目,全身塔于东坞菴之后陇。师凡六坐道场”,墓志铭中留给清江浦的也仅仅是玉琳琇老和尚“因触热渡江,止于淮安清江浦”这几个字,而玉琳琇老和尚却是归葬在浙江天目山。


74a2837f72a6fce4f890f9a749ecd3e1.png

为了调查这段历史,我又查阅了《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和《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在《清实录.乾隆朝实录》中有这么一段话:当年世祖(顺治皇帝)宣召玉琳琇、木陈忞讲论佛法,只不过是偶尔方外之交,没有什么可记载的,不能因“偶尔之恩遇,矜肆夸张,欺世惑众”,”皇考(雍正)检阅玉琳琇、木陈忞语录,见木陈所著北游集六卷,其中乖谬荒诞之处,不可殚述,又玉琳琇之弟子骨岩作《侍香纪略》一册以纪恩遇,诞幻支离竟同梦中呓语,我皇考已降旨中外。将此书悉行查毁”。乾隆说这段话时正是雍正十三年的十月,乾隆皇帝甚至下令,今后全国范围内修建寺庙,必须中央政府批准,可见雍正、乾隆都察觉到,有僧人利用皇恩无限放大,只是皇帝们忽视了一点,我们淮安还有一大批无所不能的“文史专家”。


a27c430f750f2d17a506e02ff7a47d8b.jpg

这些文史专家们继承了骨岩僧人的衣钵,将诞幻支离的梦中呓语再次放大,玉琳老和尚只不过在路过清江浦时不幸去世,竟被夸张成了清江浦的荣耀,正如乾隆皇帝所说矜肆夸张,欺世惑众。将一个临时的陵墓,重修成了淮安标志性建筑。


c0b5b758c539082a7c3ebecded983b0d.jpg

本来我们的文史专家,应该守护好我们的文脉,应该敬畏我们的历史,而不是去戏说历史,去将历史旅游化,“专家们”应该知道,你说了太多的假话,到头来你所有的学术论点只会如粪土一样,一钱不值,被后人耻笑,我们的历史专家,更应该为淮安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而不是给领导们挖下一个个的坑,有关部门也应该追究这些始作俑者的责任,由于他们不择手段地对历史的误导,让我们花上了大笔资金,将一个老和尚并不存在的陵墓进行了重修,并且成为这个城市的标志,这将会成为中国旅游史上的笑话。如果我们当初将这个塔建成清江浦开埠纪念塔是不是更有意义呢?再或者玉琳琇老和尚纪念塔也行,就是不能提重修。(学术研讨请勿上纲上线)


作者:冯健
来源:淮安味道 / 今日头条@我们何以淮安
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转发。

d266621d4f53a6b61f6187c8e4b46545.png

这里:人人都是城市故事家,人人都是城市聆听者

征稿热线

13338900444(微信同号)



fc77314fb1fe5082c778690e84bcc6bf.gif

9bb1e368bbeaca4b864ab7f9508d65b6.png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举报电话:0517-85822666    举报信箱:939366@qq.com

QQ|手机版|Archiver|苏B-20130142|淮安市牧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17563号 )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02号

GMT+8, 2024-5-3 05:06 , Processed in 0.43680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