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全市各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引导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现向全市社会组织发出如下倡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彰显责任担当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与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相结合,发挥社会组织链接各方资源、提供专业服务等优势,开发就业岗位、拓展就业空间、提供就业服务,努力实现“十四五”期间社会组织领域持续增加就业岗位的预期目标,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 二、整合优质资源,挖掘就业岗位 (一)拓展空间开发就业岗位。全市社会组织要依据章程、业务范围和自身专长优势,整合优质资源,拓展服务空间,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并把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帮扶重点对象,优先提供就业岗位。 (二)挖掘需求设置见习岗位。全市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结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合理设置见习岗位条件,增强对高校毕业生吸引力;要充分挖掘社区服务需求,开发灵活就业岗位,扩展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灵活就业机会。 (三)发挥优势搭建就业平台。全市社会组织要结合自身业务范围和专长,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要发挥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主动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平台,收集发布行业、会员企业等岗位需求信息,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对接服务;人力资源领域社会组织发挥优势作用,为社会组织就业工作提供便利服务与辅导支持。 (四)结合专长开展就业培训。全市社会组织要立足公益导向,行业协会商会面向会员单位开展专业培训;职业教育类社会组织发挥培训资源优势,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训、急需紧缺人才培训、转岗就业培训、储备技能培训、通用职业素质培训,依法依规开展职业培训;积极开展养老、托育、家政等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广泛开展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 三、凝聚多方力量,助力社会发展 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促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全市社会组织要迅速行动起来,积极调动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参与社会组织领域促就业工作,齐心协力助力高校毕业生稳就业保就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淮安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淮安市民政局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