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行走在板闸遗址公园 张顺志 * B- c! N" R/ F* Z! l" P& m
迎着微凉的秋风,在板闸钞关遗址的里运河岸漫步,时有飞鸟从飘动的关旗顶滑翔而过,眼前的板闸遗址公园充满浪漫和温情。曾经的郊野成了城,是板闸人不敢想的事;变成“生态花园”,是板闸人不敢做的梦。
8 V* z: s4 c0 G 我怀着深深的眷恋和虔诚,和着里运河水的悠悠乡情,随着古闸遗迹和遗址弯曲迂回。我的身体贴向闸体,我在用心用情拥抱心中的板闸遗迹。这时身边已来了不少乡邻,默默看这古闸遗迹,感受古闸的沧桑变化,感知古人各种绝妙的水工技艺。用心听这古朴船闸,诉千年沧桑中它经受的那些风霜雨雪、酷暑流火、雷鸣电闪赐予的沉重与悲苦、坚韧与挺立;说那一桩一石的遒劲之躯经历的伤痕和复活,扮演一个深情而永恒的角色。我想,这古闸正是故乡传颂的一条河、一道关、一杆旗,那个古今传奇的故事;这古闸和钞关,是文明的血脉、梦想的翅膀,应该就是板闸的独特风情和古老乡韵。板闸遗址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小镇的人文历史,感知这座城市的厚道质朴,看到这座城市迅猛发展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是对明清漕运历史更新的有序推进,让淮安城更具活力和诗意。
/ J8 s% _* @2 f 走在两侧的栈道上,如在漕船的波涛里行走。直接透过波光粼粼的水面,揭开陈瑄督造的原真古闸神秘面纱,一睹水下明代早期修建的水闸原貌。据史载,很早以前因这里是凤凰恋落的风水宝地而叫凤里,自明永乐二年(1404年)陈瑄在这里建“上移风闸”,而改叫板闸。朝廷又将京杭大运河上唯一的“淮安大关”署衙设在这里,一年又一年的四季变换中,运河的水静静地流淌。这作为当时陈瑄督造的里运河淮安段的“四闸之一”,与清江闸相比存在明显的区别,这座古闸的闸门石槽仅1道,不是两道;底板是木料,不是石料;连接两端雁翅竟然南短北长;底板也是南短北长,且底板上面横梁分明是南4根、北6根。也许这就是当时将凤里改板闸的原因。今天,这沉睡于地下整整600多年,始终保持低调,静静躺卧在土层之下百余年的明代水闸重新面世。这座原真性的木石合体闸,连同周围的附属遗迹建成的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如今钞关和板闸遗址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闸、这水、这钞关便是板闸人久远的记忆。
) Z. W" c4 V& ] 古闸的河水穿园而过,把公园分为两半。河西傍水而建的栋栋黛砖黑瓦的明清式老屋和亭台楼阁,色调古朴、恬淡,有一种独特的意韵。那些起伏的灰墙和屋顶黑瓦像高低错落的音符,更像是一座钢浇铁铸的战斗堡垒站立在河畔。如织的游人聚在古闸遗址河边看水、观遗迹、拍照,在秋风秋阳中,各自享受着生活的惬意。我目送着里运河水从身边流过,河上那载送民间歌谣和传奇故事的漕船,曾于波涛起伏中,将板闸小镇停泊在淮安榷关以及唐诗宋词的港湾里。漕运的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又把板闸的自然景观与现代的淮安人文景观,源源不断地运到了世界各地。1 {/ @! q5 s0 p
古闸的修缮,钞关从此真正“活”了起来,走钞关码头,爬古老石阶。清一色的条麻石经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一块块坚硬的石条已侵蚀得斑驳陆离;六百多年的人来人往,一块块厚重的石条已踏磨得光滑闪亮。明媚的秋阳映照着岁月古旧的颜色,和那时光积淀的锈迹。河岸长长的古石堤,就这样一直用深情与人们凝望、跟人们诉说。
& P1 }* E! L; Z# q0 |4 d$ G 堤下的朱宅故居,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民居,据说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砖木结构,平房建筑,典型的清代民居格局。入门置身其中,体味人杰地灵。故居环境幽静,建筑古朴,充分显示了这家主人当时勤俭持家的良好风范。走出故居,那一幅幅刻着历史印迹的真实图片,生动,鲜活地浮现在眼前。我也仿佛穿越了历史,看到了那个时代,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 f/ M/ w& E% V8 L
遗址的东南还保留着三元宫古寺,透着岁月的温度,讲述着时光深处的故事。院里栽种的桂花和红梅,可以说它身上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根树枝,都是一段历史,它如史书记载了板闸的兴衰,也记载了人生百态。河风飒飒,吹得古寺古色古香。若是遇上秋雨,端把藤椅坐古寺里,边品茶读书,边听天井檐角那浅吟低唱的落雨声,又隐约从河边漕船上传来船老大哥呀妹呀的小曲,酒楼里吃野兔烧罗卜的喝酒划拳声。在醺醺氛围中养精蓄锐,悠哉游哉中宠辱皆忘,恍如置身于竹枝词中。门前的步道上笑声阵阵,清澈的水面上倒映着群楼,时有水鸟落下,透着灵秀气质,让我领略到板闸文化的深厚底蕴。
- P9 I( v0 z. |/ c" u1 j" Y 岸东遗址让那些街巷深处的青石板和小酒馆、小茶馆不复存在。记忆中不足5米宽的街道,宽约2米、长近4千米的石板路,终年枕着里运河宽阔厚实的胸膛,任日升日落。人们听河水潺潺,看帆影点点,日子波澜不惊,节奏不疾不徐,气氛却宁静祥和。镇里没有高楼,在任何一栋楼房上,几乎都能一眼望到郊外碧绿的田园。那时父母携着我的手,从渡口走进小镇的街道,木板门的店铺、砖墙房的屋檐接着屋檐,瓦片挨着瓦片,连成青灰一片,我好奇地望着街边连绵的店铺和熙攘的人群。公鸡打鸣声、小孩嬉闹声、锅铲碰撞铁锅声演奏着生活交响。至今依然回味的,仍是街边店烧饼和肉包在齿颊留香的滋味。5 V; b4 u5 M7 `6 m
板闸遗址在生态新城中心。园内水的灵动、林的艺术,还有馆的雅致、亭的风情,展现出一幅精致的水墨江南画卷,引来摆拍打卡的游人“耶”声此起彼伏。行走在板闸遗址上的我,感到曾经的板闸更灵动鲜活了。思绪随着景致串联出许多场景︰我跑进了遥远的古闸的萧瑟秋风和榷关大楼的如水月光里;跑进了风雨如磐、潮起潮落的壮阔漕运的繁盛里;跑进了古闸守望岁月的一往情和向往坚守里;跑进了春潮澎湃、歌声飞扬的艳阳里;跑进了崭新时代、追梦圆梦的锦绣里。8 E0 r6 ~0 @6 ]2 B! A
( O7 Q3 ]( M' \' k' X3 @0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