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人网

查看: 1080000|回复: 0

[文化星空] 喝着文渠水长大

[复制链接]

770

主题

1053

帖子

4570

积分

Rank: 8Rank: 8

积分
4570
菜籽
1748 粒
铜钱
4659 枚
发表于 2022-4-29 15: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金老师 于 2022-4-29 15:19 编辑
3 s+ N; I1 H- e  T4 G7 _/ r; ^; w( c3 p- d  p% l9 I# e* }( M
喝着文渠水长大
金国春
   我是地地道道的老淮安(楚州)人,1964年大年初一出生在淮安城龙窝巷内的一位老娘(接生婆)家里,生活生长在南门口古城墙脚下的更楼东街中段。我家东边不远就是古城墙遗址公园和龙光阁景区,可以说我是喝着文渠水长大成人的。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淮安城内居民吃、用水主要有两条途径:吃水是从附近文渠内担回家的河水,用水依赖周边居民区几口带有井栏的古水井。为此,当时各家各户的厨房内都会存放几件跟水有关的日常必备器具:一大一小两口水缸,大水缸盛河水,小水缸装井水(井水矿物质较多,不宜饮用);一对担水用的铁皮或木质水桶,一根扁担,一只用于水井汲水拴着长绳的吊桶,一根挂在水缸边放有明矾的搅水竹筒,几只大大小小的水盆和竹篮……
   那时候,我家周围的几段文渠河都是活水汩汩,清澈见底,冬夏常流,四时不竭,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我们家的饮用水都是父亲用水桶从文渠内挑回来的,刚挑回来的河水有点浑浊,悬浮着杂质,是不能直接饮用的。要用装有明矾的竹筒在水里不停地搅动,沉淀过后,杂质全部沉入缸底,上边的水十分清沥,这时才可以用来烧茶煮饭;等水要吃完时,将缸底的沉淀物全部清除干净,再担来河水装满,如此反复。
   我们家的饮用水主要有三处取水点。第一处也是最早最近的一处,就是我家巷子最东端的古城墙脚下的巽关码头。码头的样子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几块大石头在岸边垒成方便落脚的小平台,河水中间有两根扎入水中的木桩,木桩上搭着一根横梁,在小平台与横梁之间并排码放着几根捆扎在一起的树干竹竿作为跳板。人们就站在跳板上淘洗、取水,人多的时候,还得在岸上排队等候。后来,文渠西岸(现鸿福家园小区和人民银行身下)驻扎了一个饲养马匹的驻淮部队,河面上繁殖了喂马的水葫芦,养马场的排泄物也排到河水里,水质遭到污染,不适宜再饮用了,只好另寻取水之处。
   第二处取水点就是南门口的涧河桥(现名迎薰门桥)下的码头。桥两边都有条石铺就的台阶,顺着台阶拾级而下,来到靠近水面的最底层平台,平台一直延伸到桥洞下。这里水流清澈,缓缓东流,可以见到游动的小鱼。水不很深,最深处漫过膝盖,夏天,大人们在平台上淘洗,孩子们可以卷起裤脚蹚水嬉戏。第三处取水点最远,那就是涧河桥再往南约三里多地的公路洞桥(现名为耳洞桥)下的码头。
   可以说,文渠是老淮安城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为民间食用所赖、文风所系,滋养着两岸百姓,孕育出多少风流人物,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美好回忆。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沿河污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加,远远超出了文渠的自净能力,河水水质下降,甚至有很多河段变成了臭水沟。
   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老淮安城开始出现自来水。我所居住的更楼东街第一家安装自来水的是织袜厂宿舍一户姓卞的人家。他家在门前开了一个小窗口,伸出一截水管,用于外卖自来水。各户人家仍然用扁担、水桶担水,但不再去担河水,而是到卞氏人家购买自来水。再往后,各家逐渐都普及安装了自来水。
   后来的二三十年,政府为了改变文渠污染状况,加强了文渠的日常管护,分段进行清淤疏浚,对部分街道、地段进行了雨污分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能彻底根治痼疾。
   近几年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文渠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区委区政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淮安市市容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了城市内河专项整治行动,将文渠列入黑臭水体综合整治PPP项目,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对文渠进行了彻底的整治;还结合周边情况,新建滨水平台、古风凉亭、慢行步道等景观,打造沿河生态公园;河道核心区段采用了仿古青石驳岸与青石栏杆,并在保护好原有古建筑、古树、古井等基础上,适度打造,增加亲水码头、亲水休闲广场,丰富亲水活动空间,让市民与游客充分感受文渠的古韵和魅力。
   现在,古文渠已实现了水清、河畅、路通、景美的目标,成为了广大市民游客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成为了淮安区城区又一靓丽的名片。
   我爱文渠,她用宽广的胸怀,默默地孕育我长大,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淮安古城人,孕育着生生不息的古城文明,让我们感受了岁月的静好、生活的幸福、生命的美丽,她是我们可亲可敬、温婉博爱的伟大母亲!
作者个人简介
   金国春,江苏淮安人,中共党员,楚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市、区作协会员。作品《初为人父喜与忧》《辍学·复学·教学》《呵护童心》《父亲喜欢吃我做的刀削面》《烧煤饼的岁月》《我家过年“老三样”》《善良》《春天是奋斗出来的》《跟着母亲回娘家》《城南旧事》《老宅》《网上祭奠岳父母》等多篇文章刊发在报刊杂志。《甘为孺子苦作舟》一文获市建党百年主题教育征文特等奖。
       6今日的文渠.jpeg                        
( f4 X3 L' g2 q/ v8 l
$ K1 y: x" v. ?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举报电话:0517-85822666    举报信箱:939366@qq.com

QQ|手机版|Archiver|苏B-20130142|淮安市牧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17563号 )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02号

GMT+8, 2024-11-23 03:58 , Processed in 2.823605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