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金老师 于 2022-4-16 10:47 编辑 6 D) |6 G$ y6 y3 _) D4 S/ ?
' f( `3 W* ^3 d( |) n& {/ R' R
城里有个姑娘叫文芳(民间故事) 金国春 相传远古时期,老淮安(楚州)城年年洪水肆虐,受灾民众常常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朝廷为了笼络人心,巩固统治,下旨在淮安城中心修建一座能镇住洪水猛兽的楼宇——镇淮楼。 当时的楚州太守接到圣旨后,不敢稍有怠慢,立即兴师动众地召集起了数千民工,准备开土动工,大干一场,以便事成之后向朝廷邀功请赏升迁。然而,一个令他意想不到的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当时的淮安城内没有河流水源,城内严重缺水,百姓平日的吃、喝、用水都要从城西的运河里担水回来;现在却要建造一座如此庞大的建筑,离开水源别说泥瓦匠无法施展才能,就连数千民工日常吃水、用水都十分困难;如果专门派人去城西运河取水,不但劳民伤财,还会耽误了工期,如此大的罪过谁承担得起呢?楚州太守为此整日担惊受怕,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不过,楚州太守还抱着一丝侥幸,希望朝廷能在造价和期限上给予宽限。于是他立即连夜起草文书,十万火急、快马加鞭地派人向朝廷请奏求援:增加预算,延期竣工。然而,多次上书请示后,却只得到朝廷12个字的冷冰冰的答复:不惜代价,按期竣工,不得有误!楚州太守为此愁得一夜之间白了头。但为了保住乌纱帽,楚州太守连夜向所辖各乡镇发布了增加摊派款项和增派挑水民工的通令。这样一来,各乡镇的官员就将负担又转嫁到了百姓的头上,他们连夜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挨家挨户地搜刮民财、挑选年轻力壮的民工。原本生活就十分困难的百姓被逼得怨声载道,叫苦不迭。 这一切都被一个人看在了眼里,这个人就是住在楚州城里的一位名叫文芳的姑娘。百姓的苦难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暗拿定主意: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乡亲们摆脱苦难! 话说文芳姑娘是楚州城里出了名的好姑娘,她不但外表长得像孔雀一样端庄美丽,而且特别聪明能干,心眼儿又十分善良,套用现代著名歌手李春波《小芳》中的歌词来形容她也一点不算过分:城里有个姑娘叫文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文芳姑娘为乡亲们的苦难而担忧,为了实现自己帮助乡亲们摆脱苦难、解决取水困难的美好愿望,她绞尽脑汁,想尽了各种办法,整天地茶饭不思、寝食难安。 一天,她坐在家里正紧锁眉头思虑着,门外进来一位拄着拐杖的白发老者。只见这位老者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慈眉善目,笑容满面,一派仙风道骨。 他走到文芳面前,微笑着对她说道:“姑娘,听说你想要解决建造镇淮楼的取水问题?” 文芳疑惑地看着老者,苦涩地点了点头:“是啊,您老怎么知道?可我到现在还想不出任何头绪来。” 老者接着说:“我知道你是个善良的姑娘,但这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啊,你愿意吗?” “只要能帮助乡亲们摆脱苦难,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文芳握着拳头坚定地回答。 老者若有所思,微微点头,捋着胡须说道:“好吧,那我就帮你实现这个愿望,你只要按照我说的去做就可以了。第一,要解决建造镇淮楼的用水,方便楚州城的百姓随时吃上用上运河的水,你得献出一头秀美的青丝;第二,要解除楚州百姓被缴摊派被征民工的苦难,你还得献出一只美丽的右眼珠!你可要想好了,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你将不再是人们羡慕的美丽姑娘了。如果,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老者刚说完,姑娘眼前出现一阵青烟,老者就不见了。 一个激灵,文芳被惊醒了,原来是自己在考虑问题时,睡意来袭而睡着了,做了一场“南柯梦”;但白发老者的话语还清晰地在耳边回响,记忆犹新。她想:为了解除乡亲们的苦难,不要说让我献出一头青丝、一只眼珠,就是要我献出生命我也心甘情愿、在所不惜! 就在楚州太守为建造镇淮楼取水之事愁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事情竟然出现了转机。这一天,他正在州大堂处理公务,忽听大堂外鼓声大作,他一愣,心情烦躁地想:是谁胆敢在这时候乱敲鼓?这时,一个小吏急匆匆地跑进来禀报:“禀报大人,府衙前有个叫文芳的姑娘击鼓求见献策。”附近的民众听到一向安静的州府突然传出击鼓声,都觉得好奇,纷纷聚集到州府前向公堂之上张望,想看出个究竟。 文芳姑娘大大落落地跨进大堂,一边面对着太守、一边当着众人的面说道:“太守大人,只要你停止征收摊派、征派民工,放回在征的民工,我可以帮你解决造楼取水的问题,而且由我一人把镇淮楼造成。” 楚州太守先是一愣,接着恼羞成怒,大声呵斥道:“好大的口气!谁给你的勇气,口出如此狂言?我一个堂堂太守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难题,你这样的毛头姑娘就能解决?你拿什么担保?” 文芳姑娘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拿性命担保!愿立下生死状!” 楚州太守还是半信半疑,但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说:“那好,只要你能使镇淮楼如期竣工,我答应你停征费用和民工,并放回所有的民工。” 于是,文芳姑娘请来了十名楚州城内年纪最大、威望最高的老人出庭作证,当堂立下了生死状。 一切手续办理就绪,只见文芳姑娘在众多民众、衙役的簇拥下走出州府,来到了高高的古城墙上,巍然屹立。她首先举起右臂,伸出右手食指,忍着巨痛,咬着玉牙,狠命地往右眼上一挖,顺手向空中一抛。抛出的眼珠顿时化成一座雄伟壮观的“镇淮楼”,从九天飞落下来,稳稳地坐落在楚州城中心的空地上。 周围的人们都被眼前的一切吓呆了,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文芳姑娘又毫不迟疑地用右手一把一把地卷起黑发用力拔下,等一头的青丝全部拔完后,她奋力向天空一抛。说起来也真怪,这把青丝在天空打了一个旋旋之后,忽听一声巨响,青发顿时化作了一条碧流翻波的长渠,源头连着运河水,蜿蜒流遍了整个楚州城,而且渠水冬夏常流,四时不竭。从此,楚州城的百姓随时随地都能吃用到又甜又美的运河水了。 等缓过神来的人们,捧着礼物纷纷登门致谢的时候,这位文芳姑娘家早已人去屋空,不知所踪。后来,人们传说,这位文芳姑娘不是等闲平凡之辈,而是九天水仙下凡,此时她早就飘飘悠悠地驾着彩云腾空而去,返回仙境了。人们为了永远不忘这位为民谋福利的文芳姑娘,便把这条纵横环绕全城的长渠取名为“文渠”,一直流传至今。
/ b8 k8 |- W0 X, z, E) m 以上是关于淮安镇淮楼和文渠来历的民间故事。 ( |% o2 G, E+ h- ]
据史料记载:镇淮楼始建于北宋年间,原为镇江都统司酒楼;后又置大鼓专伺打更、报警,故又称为“鼓楼”;清代乾隆年间,因水患不断,人们为震慑淮水,更名为“镇淮楼”。文渠于晋代筑城时,就已成为城内的通水沟渠,初名市河;后因楚州人文蔚起,士气民风,蒸蒸日上,故自清光绪戊申年(1908年),士宦民众通称楚州三城之河渠为“文渠”。 尽管民间故事是用想象解释自然征服自然,不是现实科学的反映;但民间故事也反映了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美好愿望和积极要求。 讲述者:李培国
9 ^- t$ N% _1 y- }8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