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人网

查看: 108058|回复: 0

端午习俗知多少?跟着小苏和阿槑来画中寻“节日记忆”

[复制链接]

1162

主题

1396

帖子

4077

积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77
菜籽
900 粒
铜钱
23583 枚
发表于 2020-6-25 11: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粽子飘香的端午节又来了。
  在古代,就有不少文人墨客写诗赋词为端午节“打CALL”。在欧阳修眼里,它是“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在苏轼笔下,它是“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如今,端午节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小苏携手@南京阿槑推出端午节特别策划,让我们在画中重温那些端午节的习俗和美食~
微信图片_20200625110652.jpg
  吃粽子: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微信图片_20200625110655.png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吃粽子是过端午的必备仪式,现在超市里的粽子种类多样,但总感觉少了份小时候的味道。
  儿时的端午节,大多是自己去采摘新鲜的粽叶。小孩们也搬着小板凳围坐在一起学着包粽子:“将几片粽叶放在一起卷成一个漏斗状,在漏斗状的筒中装入糯米,上部的粽叶向下折盖住糯米,最后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夜晚,闻着厨房飘出的粽香,睡着了又被馋醒。
  赛龙舟: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微信图片_20200625110659.png
  吼一声,锣鼓喧天;划一桨,欢呼雷动……端午龙舟竞渡活动不容错过。赛龙舟历史悠久,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有生动描写:“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微信图片_20200625110703.png
  小时候,你有没有坐在爸爸的肩头为龙舟赛摇旗呐喊过?
  求平安: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
  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开端,古人形容此间“恶月恶日”、“五毒尽出”,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祛毒辟邪的习俗流传下来。
微信图片_20200625110707.png
  五毒是端午节重要的节令主题。它主要指蝎子、蜈蚣、蛇、蟾蜍、蜥蜴等五种毒虫。每到端午节,民间就有挂五毒图于门户,或者在儿童手臂、身上佩戴五毒形象饰物的习俗。夏季天气燥热,瘟疫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微信图片_20200625110710.jpg
  古时,民间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在过去,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会被抹上雄黄酒,避免蚊虫上身。如今,此类旧习已不在民间流传。
微信图片_20200625110714.png
  “门插艾,香满堂。” 艾草、菖蒲的独特香气已成端午“专属”的草药味道。五月初夏,雨多潮湿,细菌繁殖快,长辈们喜爱在大门上挂些菖蒲、艾草,借助它们的药味驱赶蚊虫,帮助防疫防病。
微信图片_20200625110718.jpg
  由于天气渐热,细菌病毒容易繁殖,抵抗能力弱的孩子很容易染病,于是就产生了为小孩画朱砂符、挂小香包、戴五彩绳、穿老虎鞋、额头画“王”字等习俗,寓有驱除灾害、求安康之意。
微信图片_20200625110722.png
  端午佳节即将来临
  你的餐桌上是否已经准备好粽子
  你的身边是否会有一枚精致的小香囊
  门前的艾草是否已经插好
  愿你如漫画里的人儿一样
  尽情享受节日美好时光
  小苏祝你端午安康:)
/ Z( S, w7 P+ {- |3 i7 y9 j
来源:我苏网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举报电话:0517-85822666    举报信箱:939366@qq.com

QQ|手机版|Archiver|苏B-20130142|淮安市牧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17563号 )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02号

GMT+8, 2025-5-23 19:08 , Processed in 0.59280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