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共和国的发展朝晖和律动脉搏,淮安区政法机关走过了70年历史征程。世纪跨越,一路芳华。70年来,在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中拼搏奋进,在服务保障改革发展中锐意进取,在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中负重前行,有力应对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成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特别是自“十三五”开局以来,全区860余名政法干警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淮安区奋力拼搏,一项项司法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一起起疑难案件纠纷依法处理,一条条便民利民举措陆续推开,为维护全区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0 S: a- I/ d' H# y/ ?
/ R2 X& \, [9 n8 ?" [( }% ~& F5 P% u3 A5 h& w0 B
近年来,淮安区政法工作紧扣“品质政法”这一主题,不断创新理念,持续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应用,全面汇聚“品质政法”新引擎,全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逐年攀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荣获“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区”称号。政法系统“加强放管服改革惠民生”经验被《人民日报》报道,老旧小区改造做法被《新华日报》刊载,社会治理联动中心建设成效得到省市有关领导充分肯定,多次接受省内外考察组实地调研。
3 ]4 \6 U( @4 F4 k0 [: g0 c+ m
) G( x: E9 C; N; l 全市政法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会9月24日在淮安区召开,会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洪权对淮安区给予高度肯定。赵书记认为,淮安区坚持“品质政法”引领、聚力“五大工程”发力,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尤其是在智慧政法建设中推出了很多新应用、打造了很多新典型、创造出很多新经验。第一,“勇争先”是淮安区政法系统的最核心特质。淮安区各级政法机关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勇走前列、勇争一流,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打造品牌,通过短短两三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政法综合业绩从后列到前列、从跟跑到领跑的巨大进步。第二,“重惠民”是淮安区政法工作的最亮丽底色。坚守“以人民为中心”根本宗旨,着眼惠民出实招,区镇综治中心全部建立“一站式”接待、“点单式”服务机制,成功开发“警务通”“微警务”等便民应用,远程视频调解、办证绿色通道等惠民举措深受群众好评。第三,“高智能”是淮安区社会治理的最炫目亮点。淮安区不等不靠不要、主动负重前行,在智慧政法建设中迈出了坚实步伐,“两校一园”风险评估预测系统、“人车电网像”数据系统、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等新应用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第四,“抓共治”是淮安区推进善治的最强大力量。主动统筹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社会治理,打造引导群众参与的“微信+网格”品牌,实施警民协作“大巡防”行动, “幸福河下”APP、恩来社区党群议事厅、鱼市派出所“警民联调”等机制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新合力。第五,“强创新”是淮安区政法事业的最强劲动能。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项目创新,“精神育警”品牌效应持续彰显,打造了“三级联动”的法律援助惠民机制、特殊群体“半小时法律服务圈”、“社会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等管用实用的新典型。
+ D4 h6 y; u- ?1 ^' J$ Y
( X2 w1 k9 }# b5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