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区委政法委 于 2019-1-25 07:32 编辑
& v1 k1 l% V, c3 V5 k' v( w7 c: v% g, g+ u0 y4 Y* f
& t$ U2 x3 S: @& d9 b2 z
【2018年政法重点项目回眸】 淮安区法治护航实体经济行动迈上新征程 0 l J7 L0 S; _4 z, _; |
2018年以来,淮安区扎实开展“四项工程”、“十大行动”,落实法治护航实体经济发展工程各项举措,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服务实体经济常态化、规范化,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工作经验《法治护航实体经济发展》在《江苏政法》第22期上刊登。 一、营商环境净化工程,提供“护身符” 开展涉企非法集资专项整治和涉企违法犯罪集中打击整治专项行动行动。坚持打防并举,强化部门联动,采取全警合成作战模式,加大打击挽损力度,强化维稳处突,始终保持全区非法集资形势平稳可控,维护了全区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强化履职担当,延伸打击非法集资犯罪触角。区公安分局加强与人民银行、审计、工商等部门、机构的联系,并发动各商业银行监测账户资金往来,广泛收集获取案件线索,全面掌握本地区非法集资犯罪案件的总体态势。科学统筹力量,提升非法集资犯罪办案质效。针对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办案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政法部门之间强化沟通和信息交流,检察院、法院提前介入重大个案,提高非法集资案件的诉讼质量及效率。2018年,共侦立经济案件132起,其中破案7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6人。在册投资类重点群体48个,重点人员251人。制定监测制度,提高非法集资犯罪预警能力。全面排查非法集资涉稳风险,依法严厉打击犯罪、积极防控处置风险,对全区非法集资金融风险企业进行“地毯式”摸排,不留死角、盲点。强化阵地控制,开展防范非法集资犯罪宣传。开展“进厂送法”等活动,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法治教育,将打击和处置关口前移,防止风险积聚;通过“红星警务”、分发传单等方式开展宣传,提高群众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开展危险物品安防提档升级行动。全面摸排涉危单位信息。实行动态滚动排摸,逐一核查危险物品单位,建立从业单位和人员管理档案,对教育、科研和医疗单位及放射源单位开展针对性指导,确保危险物品“不漏管、不失控”。2018年,共摸排新增涉危单位26家。开展涉危单位安全检查。对剧毒化学品、放射性物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等单位加强安全检查,全面排查涉危单位在人防、物防和技防方面的安全隐患,并限期整改。2018年,共检查危险品单位89次,排查隐患43条,整改43条。强化对涉危单位监管。一方面强化前端技防设施管理,对前端的视频监控、门禁、报警等技防设施运行情况检查验收;另一方面强化视频监控联网接入和“视联危管”平台应用。所有危险品单位安装视频监控,确保储存场所视频全覆盖,剧毒化学品单位视频按上级要求接入视频专网。 开展 “平安企业”创建活动。督促各单位按照“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的要求,落实日巡夜查制度,完善安防措施,强化应急准备;对“水电燃汽油”、学校等重点单位进行拉网式督查,排查事故隐患980处,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300多份,有效压降了可防性案件,为企业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做好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结合 “政法书记下基层”活动、“三服务”流动红旗评比等活动,实地调研,发挥公安调解的机制优势,帮助企业排査化解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2018年,化解各类实体经济矛盾纠纷20多起,有效净化了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深入企业协助督促平安创建活动。结合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整治破坏企业发展环境、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突出治安问题,持续开展打击敲诈勒索、强买强卖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二、合法权益保护工程,提供“定心丸” 做好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我区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假冒注册商标及专利、销售侵权复制品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依法有效保障企业创新收益,实现我区知识产权“零侵权”的目标。 做好企业风险防范控制工作。按照“定人、定岗、定期、定责”的要求,每季度对相关企业进行走访和送法活动,找准服务企业的着力点。2018年,深入77家企业走访调研,为企业建立信息登记台账,开展“法律体检”,了解企业法律诉求,帮助企业维护合法权益。2018年,发出司法建议4篇,收到被建议单位回复3篇,为企业筑牢“防火墙”。 三、服务效能提升工程,提供“服务队” 做好法律咨询优质服务提升工作。组建律师顾问团,“零距离”服务实体经济;走进井神盐化公司等企业开展司法讲座4次,听课人数超千人;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在31家规模较大非公企业成立法律服务部,开辟咨询申诉通道、“检调对接”通道;成立企业法律护航协会,提供“一对一”“一条龙”“一揽子”的便捷服务。该协会已为企业审查合同210份,代理诉讼及非诉讼案件200个,化解法律风险320个,调处劳动纠纷280件。 做好聚焦环保,保护生态司法工作。与基层检察室联合,构建污染企业定期摸排机制;与环保部门联合,构建常态化联络机制;与监察部门联合,构建环境污染“保护伞”的重点打击机制。通过联合,形成打击合力。为解决非公经济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普惠金融,工行楚州支行与淮安市宏阳织造有限公司等实行党建结对,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四、案件办理规范工程,提供“直通车” 开展涉企民商事案件规范办理行动,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办理、审理、执行各类涉及实体经济的民商事案件,并不断规范案件办理方式。政法机关加强与纪检、监察等部门联系,健全司法诉求通报、案件线索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各基层派驻检察室职能辐射13个乡镇300多家企业。《全力打造法治服务企业品牌,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报道,被“江苏检察简报”2018年第2期全文转载。 五、拍摄护航经济案例,弘扬“正能量” 为培育典型,拍摄《法治力量护航实体经济前行——淮安区法治护航实体经济发展工程纪实》微电影,讲述公安、法院、司法局、检察院四个部门在法治护航实体经济发展工程中主动融入大局,用法治力量服务企业,推动淮安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崛起江淮精彩篇章的故事。通过微电影,弘扬法治正能量,引领淮安区进入法治“快车道”。( N1 r% w+ q! z
9 [4 Z% A# l7 _% B8 `" s% ^9 F5 [
1 f0 O6 F# s4 l9 Q; t6 p. R3 D
+ o* ^9 e2 U; C, _' P4 z7 j# r" Y8 o( {5 {: k. G
, a6 f5 f0 y, ?% e( @# N, p I( V$ k' P3 c$ P; B! X6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