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区委政法委 于 2018-9-26 09:32 编辑
: x( q8 h, S3 y4 E: n3 Z# b& b* R$ s
这场有温度的执行化解了三年的矛盾 + e5 v: h" r' K9 h0 P, u
一墙之隔的两位亲兄弟,仅仅因为门前的一条水泥路而心生罅隙继而大打出手闹至法院,这一闹就闹了三年。8月21日凌晨六点,淮安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强亲自带队来到这两家,用温情化解矛盾,让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对执行结果均表示满意。 在多年前,姚大和姚二就分了家,俩家仅仅一墙之隔。原本和睦的兄弟俩因修缮门前的一条小路从而发生了矛盾。姚二自掏腰包将自家门前泥泞的小路进行修建,铺成了一条水泥路,而紧邻的姚大家门口依然是杂草丛生的泥路。一条路将两家的情谊就这么分割开,从此两家人见面如仇人。 2016年的6月下旬,姚大开着自家的俗称铁脚子的小型拖拉机从姚二家门口路过。恰巧姚二老婆王女士见状,立即跟姚大争执起来,她认为她家门口的水泥路并不能承载拖拉机的重量,被姚大拖拉机开过的地方都是被压的印子。就在争吵过程中,王女士手中的镰刀割伤了姚大的身体。姚大也在争执中打了王女士,双方纷纷受伤被送往了医院。经过治疗后,姚大向法院申请索要医疗费等相关费用。 经法院判决,王女士需承担70%的赔偿责任,即赔偿姚大各项损失五千多元。判决下来后,王女士及家人并没有及时给钱,于是姚大将拖拉机堵在了姚二家巷头拐角处,声称什么时候给钱什么时候把拖拉机拖走。姚大这一举动让姚二一家感到气愤,于是越发不肯给钱。于是姚大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案子刚来的时候,案件承办人何传玲就来到姚二家准备做工作调解。眼看双方工作已经做通,姚大同意姚二家给三千元,剩下的钱作为王女士的医药费就不要了。而姚二也称只要他们把拖拉机一拖走,立刻给钱。于是何传玲带着干警们在姚大家儿子的协助下开始移动拖拉机。结果姚二的儿子情绪激动,叫嚷着说拖拉机拖走也不给钱!姚大一听不干了,立刻又将拖拉机放了回去。 何传玲看这个情况估计暂时解决不了,于是让双方当事人先冷静,等过段时间他再来。 这次,张强院长又一次来到姚二家。结果王女士一看法院来人了,立刻大叫着自己有癌症,不能动。在张院长向她再三解释下,她终于冷静下来同意与张院长坐下来慢慢谈。张院长通过了解发现,这两家现在的矛盾就是门口那条小路,双方各自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于是他耐心的跟王女士进行释法,告诉她拒不履行判决的后果,并向她承诺,一会儿就去做姚大家的工作。渐渐的,王女士不再激动,她告诉张院长,只要姚大家把拖拉机拖走,并且以后不准让拖拉机和大型的电动车从她家门口路过,三千块钱立刻就拿出来。 (一开始王女士情绪激动) (王女士在张院长耐心的调解下渐渐平复下来) (张院长向门口邻居了解情况) 张院长听了王女士的请求后,便来到姚大家,此时姚大儿子正好在家,通过跟他儿子的沟通,姚大儿子同意将拖拉机拖走,并承诺以后尽量不从姚二家门口路过。 (开始搬动拖拉机) 双方工作一做好,执行局干警们便兵分两路,一队跟着姚大儿子去搬移拖拉机,一队跟着姚二儿子去拿钱。很快,拖拉机被搬走了,姚大家也收到了三千元的现金,案子被当场执结,双方当事人皆表示如果早一点有人跟他们这么调解,事情也不会闹到现在这种状态。 (张院长到隔壁姚大家进行调解) 在离开的路上,张强院长表示,搜查、拘人等强制手段是必要的,但也不是必须的。像今天这种案件,将被执行人当场带到法院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案件的特殊性在于被执行人和申请人不仅是一墙之隔的邻居,还是亲兄弟,如果能当场化解双方之间的矛盾是再好不过了。执行,并不仅仅是一把利剑,更是群众的保护伞。
& U0 b- L8 w( c8 C3 L% T* x: {5 e9 B: E& |; |' [+ \' P* c#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