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M* }( c9 X* ^4 Y5 h$ |2 f7 D1 N
弱视是发生在儿童时期的常见眼病,也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主要眼病之一。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弱视的发病率为11.2%,约有 3000多万儿童,弱视患儿的数量相当庞大。) k. R8 x/ a+ v+ y6 C' A
5 岁以内是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发育一直延续到 6 岁~8 岁,如这个时期某种原因造成双眼视物障碍,视细胞得不到正常的刺激,视功能就停留在一个低级水平,双眼视力低下,且不能矫正,就形成了双眼弱视;若只能用一眼视物,这只眼睛的视觉就会在长期的反复刺激中得以发育,而不能注视的另一眼发育迟缓,形成了单眼弱视。
' t* V3 R0 j5 F9 g. M' v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 0.9,且无法矫正,即为弱视。通俗地说,就是孩子的双眼外观并无明显异常,眼科检查常有屈光不正,经散瞳验光,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后,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这样的眼睛称为弱视。根据病因的不同,弱视可分为先天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等。根据矫正视力分为轻、中、重三个程度:
弱视程度越重,治疗越困难,疗效越差。
% D8 A# T' t0 O% E) K' h$ b- Q学龄前是治疗关键期!
% y) B; L5 h' W: X$ F" M( z k, k# T
s1 Q8 y1 W7 Y0 G$ L% X3 p3 岁~5 岁儿童的眼睛正处在生长发育期,他们最易患的眼病就是弱视。学龄前做视力检查很重要。有条件的幼儿园要对孩子视力每年进行一次普查筛选。屈光不正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导致弱视、斜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应该密切注意孩子的视力状况,及早发现异常苗头。一旦发现孩子看书距离近、常常眯眼或歪头视物,或者看电视时喜欢往前凑,就应该对孩子的视力情况有所警惕,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眼睛。
' E6 j; g7 l ?
如何判断婴幼儿的视力状况?
8 ~) R6 @ j9 X0 b
红色绒球法 用一个大的红色绒球,在距离宝宝眼睛 20 厘米处移动,正常情况下能引起宝宝的注意。此法适用于出生一个月的新生儿。
+ d9 d, X" H/ |# O$ h( b! g眨眼反射 医学上称为瞬目反射,在宝宝出生2个月后,将一个物体突然移近其眼部时,正常情况下会引起宝宝眨眼。
) l( S, X8 l0 x6 P/ e C6 Q
追随运动 出生2个月的宝宝不仅能注视眼前较近的物体,还能在小范围内追随目标转动眼球;3 个月时可随意注视或追随玩具,头也随之转动5个月时,能分辨人的面貌。如果宝宝不能稳定地注视目标,或表现为无目的寻找,或只是眼球有节奏的摆动,则表明视力有问题。
7 ]7 K' n8 J: q
遮盖实验 交替遮盖小儿的双眼,观察其动作。因为视力差的眼睛看不清楚,所以当遮盖视力较差的眼睛时,宝宝多不在意,而遮盖视力好的一只眼睛时,宝宝会伸手去推开遮盖眼睛的手或物体。
3 p- s9 M: c% X+ w$ n6 k* s
' n! [2 s; a* w6 p$ e. z
治疗弱视需争分夺秒!
& S4 w2 K( P2 t4 u
如果家长怀疑孩子的视力有问题,一定要尽快带他们到医院进行准确可靠的屈光检查。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无法配合主观验光,必须采用客观验光。
, k0 ]# J$ J$ t5 g弱视的治疗存在一定的时效性。一旦孩子被确诊为弱视,家长应该争分夺秒为孩子治疗。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患,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治愈率越高,成年后则基本治愈无望。
! F+ ]" _; }# N4 W( {' I" u6 k
国内外的统计报告表明,当儿童的年龄超过12 岁以后,弱视的治疗效果很差。这主要是因为儿童年龄超过12岁以后,眼-大脑皮层神经通路基本发育完善,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已经终止。
' N# G' F& O7 M5 l( v
另外,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他们也不再容易接受遮盖治疗等关键的治疗措施。学龄前儿童的治疗效果往往比较好,因为他们这时正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同时没有学业压力,可以在家中由家长监督患儿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