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5年内, 南京与都市圈内各城市1小时通达, 探索推出“畅游都市圈” “惠民一卡通”, 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点 …… 近日,江苏、安徽两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4月16日,江苏、安徽两省共同举办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了事关3500万人的利好,未来南京都市圈关于交通、民生、产业等方面的多重利好将接踵而至。 2 q2 C6 `% W2 R- @! S' N' [
△发布会现场 ; U8 m% H* V+ G% ^0 I
目标 , G1 Z0 r* V: Z/ C% Y
到2025年, 都市圈人均GDP要超过15万元
: O$ i# C3 h! Z, m. D6 D南京都市圈主要包括: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句容市,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和仪征市,淮安市盱眙县,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和县和当涂县,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和天长市,宣城市宣州区,面积2.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000万。规划范围拓展到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500万。 8 B; ?2 Z5 G" K. f/ ^5 W1 ^2 ]. |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在会上介绍,《规划》提出了“一高地一中心一区一圈”的战略定位,即: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和高品质宜居生活圈。结合战略定位,立足南京都市圈基础条件,着力体现现代化都市圈内涵要求,充分考虑需要和可能,分两个阶段提出发展目标。第一阶段是瞄准全国,到2025年,都市圈同城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GDP超过15万元。 + K! u! R' N. w2 [: X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城际“断头路”全面消除,省际航道更加畅通,都市圈轨道交通基本成网,南京与各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 7 R; X7 ~: S5 q
——产业创新融合协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南京具有全球影响的创新名城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区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一批具有国际高端引领性的超千亿、万亿级地标性特色产业集群基本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55%以上。 % y+ F: O! t2 n, E. y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生态网络基本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成效显现,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区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
- L0 `: T3 ?* ^, _: o——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稳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
; C! n! z3 |7 V' \6 F9 A- Q2 B——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多层次多领域协商合作机制更加健全,营商环境大幅提高,协同创新、园区共建、产业分工协作、生态补偿和环境损害赔偿、重大自然灾害防御、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协调机制更加完善。 % R- C7 Z/ U& t5 t
第二阶段则是瞄准世界,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 B( V1 W3 P( \" M4 e; A基础设施 * Z" x) u2 g( ?/ U* U0 [
5年内, 南京与都市圈内各城市1小时通达 6 {; u& e( q7 B; |4 `5 O
在基础设施方面,《规划》重点要求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构建内外畅通立体交通网,共建“畅达都市圈”“智慧都市圈”。具体来看,到2025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城际“断头路”全面消除,省际航道更加畅通,都市圈轨道交通基本成网,南京与各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
' D3 M3 N/ @1 G* m5 s6 s5 l比如在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方面,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等,统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建设,打造互联互通、便捷通勤的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南沿江、宁句等项目建设,推进沿江高铁合肥至南京至上海段、合肥至新沂段、南京至淮安、南京至宣城、南京经仪征至扬州、镇江市域句容至茅山线、扬镇宁马城际镇江至马鞍山段等项目建设等。 & r# _; W+ }; q9 n- g! p" h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笪艺武在会上介绍,安徽已经排定了今年的重点工作,在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方面,包括推动沿江高铁合肥—南京—上海段开工建设,加快宁滁城际、宁马城际、来六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建成通航芜湖宣州机场等。
" \& \3 `- W8 c9 j公共服务
& _: \4 m0 n: i. j% c8 ?打造健康都市圈, 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
! S6 D. M& y0 X4 c' e. p8 K- Z《规划》的背后,是进一步便利老百姓的“都市圈生活”。不仅是交通上的互融共通,在公共服务方面,《规划》提到要重点推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就业社保和区域治理一体化发展,加快优质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整体提升,共同打造幸福都市圈。
P: ~' F+ S( ?4 @ r z; {比如,《规划》提到要打造健康都市圈。统筹推进都市圈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布局,鼓励采取合作办院、组建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对口支援等形式,扩大优质资源覆盖范围,推进医疗卫生大数据开放共享。完善都市圈医疗协作体系和预约挂号平台,推动检验检查结果共享和互认。完善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信息沟通和应急联动机制,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有序推动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等统一等。
/ j! Z0 T: l# b& t+ f在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方面,协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和有序流动,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依托各城市优质学前教育、中小学学校资源,推动建立区域和跨区域教育集团、学校联盟,鼓励开展城乡区域学校牵手帮扶,引导名校在都市圈内开办分校,推进校长、骨干教师交流等。 加快社会保障接轨, 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点
$ e' V- h$ f9 B( [7 o% i! }7 I《规划》还提到,加快社会保障接轨。提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效率,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关系和失业保险关系顺畅转移。加强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信息交换,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点,鼓励各城市开展多种形式的养老合作。推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建立住房公积金异地信息交换和核查机制,推行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在区域内探索实行互认互贷。推动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业务延伸到城市“五险一金”及其他公用事业缴费领域。
" O6 F' U' b4 x探索推出“畅游都市圈”“惠民一卡通” “高铁+旅游”等产品
) i" F& z0 l4 V都市圈的发展带给老百姓的利好还体现在文化旅游上。比如《规划》提到,共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依托名河、名湖、名山、名城和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推进全域旅游和大众旅游发展,共同打造一批高品质休闲度假旅游区和度假胜地,融入大运河文化带一体化建设格局。
, C6 q6 v" X6 N h7 y& a联合打造都市圈旅游形象品牌,依托新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联合推广活动,探索推出“畅游都市圈”“惠民一卡通”“高铁+旅游”等产品。继续举办宁镇扬马滁旅游联合促销年会,共同办好南京名城会、扬州世园会、宣城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滁州中国农民歌会、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等活动。 j0 M: v* h3 O: j7 J# p, k" K
城乡融合 ( ]+ A; j M- o( |- @2 n: p
完善南京积分落户制度, 全面放开其他城市和建制镇的落户限制 % D) e# x: w* T G. S. r
在城乡融合方面,南京都市圈将重点推动城乡要素跨区域合理配置,协同建设现代化城市和特色田园乡村,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3 g4 M" N: w) Q8 {8 a
在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方面,《规划》提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南京积分落户制度,逐步将就业居住年限作为积分的主要依据,推动长期工作生活的人口便捷落户,全面放宽紧缺技能类人才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其他城市和建制镇的落户限制。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迁移政策,探索实施南京都市圈内城乡居民户口通迁制度。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
0 S3 b E6 \6 A1 x7 T; f2 {一图读懂规划全文 ▽ 7 j9 A( r$ p4 k8 m* U/ d! E% w
, M3 }9 C1 q$ G0 E/ o5 F8 y7 d- w! j. I' e$ n
6 K! y( [& {, V! G: D7 D+ l0 ^一起期待吧!
* i5 j& c# e5 V+ \/ \, r! {来源:《南京都市圈发现代快报+/ZAKER南京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