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人网城市服务 于 2020-7-31 09:59 编辑
1 w7 Y2 N/ n0 e3 j+ W. C. s. N2 z6 `2 P- ~2 \! |
江苏高考新方案重点内容 1、总分确定为750分,语数外各150分; 2、语数外、物理历史采取原始成绩,政生化地采取赋分制; 3、实行“3+1+2”模式; 6 e' M* a" [) b% D
赋分制解释说明: ① 考生参加考试,获得卷面成绩; ② 根据卷面成绩,得出在全省内这一学科的排名; ③ 按照成绩排名的百分比,按照赋分规则进行赋分(例如排名前1%,赋分100分); ④ 赋分后的分数,作为最终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 k( ?7 V# D; j @2 A1 g, o. d3+1+2解释说明: “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 “1”是指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 “2”是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科目中任选2门。 ) ~3 d: a, X8 c; d+ S2 w4 j
5 ?$ {/ |3 k/ t4 \
: j/ [! v Q1 t- I- Y
江苏高考新方案详情【科目设置】 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 选择性考试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生根据高校的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门,考试成绩计入考生总分,作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 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用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替代相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
7 [* I4 h9 R/ ?/ \【成绩构成及计分方式】 高考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生总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每门150分计入总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 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均为100分。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9 I+ Y9 t) f% z/ \! f【考试内容】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国家和省相关教学文件为依据,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 C8 _' N n: r( t0 R7 t1 G$ U( z
【考试形式及时间】 语文、数学、外语以及选择性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组成。在条件成熟后,外语科目听力口语考试实行机考。
$ m" @1 J* z. G0 }9 G& V! V3 y高校录取方式 以“院校专业组” 的方式, 按平行志愿投档
4 U; _; c( m9 n0 O6 H" \6 d从2021年起,以“院校专业组” 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档。
" n/ _& K" B; a. V, i O; ^$ n“院校专业组”指的是某高校对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类)的组合。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类)。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类)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y; Z4 e0 @5 O
“院校专业组”是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与现行的按“院校+专业(类)”填报志愿和录取不同,新高考改革方案是按“院校专业组+专业(类)”进行志愿填报和录取。 & I' B$ }% a1 M! ]3 n6 s
高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以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以“院校专业组”为一个招生单位,按专业(类)进行录取。 ; ~1 s( \$ A5 b- X' w
8 Z8 x/ Z; r( V# S9 Y
0 O7 k* ]2 j4 \4 [- P* w
: f- c- w2 u1 [4 g; c: P: g) L江苏高考新政策5大变化# d' H1 V' ? @) I; N
P* R G9 ^, d# q* |$ i5 k变化之一:高考录取成绩构成 现行高考方案文科类、理科类考生三门统考总分为480分。各科分值设定为:语文160分,数学160分,外语120分。语文、数学分别另设附加题40分。两门选修科目测试,是以等级来呈现的。
3 O% m" f9 g) A- t. D7 @: q新高考方案的高考总分为750分。考生总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科目以每门150分计入总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30分。三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的300分,通过分数呈现。 " ~6 x. D3 ?# }- ~* T$ W, ?- Y
变化之二:学业水平考试 现行方案: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必修科目测试和选修科目测试。必修科目测试各科满分100分,分为“合格”和“不合格”。选修科目测试各科满分120分,实行的是等级计分,分为6个等级,用A+、A、B+、B、C、D表示。 : F1 B" t- Y6 X# l2 P2 i$ C
新方案:学业水平考试将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中,10门由省统一组织,分为“合格”、“不合格”;其余4门由各市组织。选择性考试每门均为100分。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9 I0 p. M1 V! l9 d( N变化之三:志愿填报 现行方案:各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包含8所院校(每所院校根据理科和文科形成两条分数线),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 z3 ~1 J# |3 V* A' T1 S8 X4 \新方案:普通高考招生录取以“院校专业组”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档。考生按“院校专业组+专业(类)”填报志愿。
g* H0 }) c, u( f* F变化之四:录取方式 现行方案:文科类、理科类平行院校志愿的投档原则是“依据文理,满足等级,按分排序,遵循志愿。” ; B/ q: M- q! `/ M0 L
新方案:从2021年起,以“院校专业组” 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档。“院校专业组”指的是某高校对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类)的组合。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类)。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类)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 ]1 X. e5 O3 t* K! Y
“院校专业组”是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与现行的按“院校+专业(类)”填报志愿和录取不同,新高考改革方案是按“院校专业组+专业(类)”进行志愿填报和录取。
$ S. i1 }( q8 M, }5 d高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以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以“院校专业组”为一个招生单位,按专业(类)进行录取。
/ ^6 I' z7 V# H* Q变化之五:投档批次 现行高考方案依然区分了本一、本二批次。但在新高考方案中,本一、本二批次将正式合并。 : c% v7 c6 K% q* j9 p
) Z6 F* v9 B7 P2 T5 |
3 C; [1 e: }7 j' `" [9 j/ O. G3+1+2新高考模式优点
# |* G% g. c+ m% z2 \
% P( A# h1 J3 c3 A" W6 R9 l9 x在“3+1+2”模式下的选考学科中,将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学生必须至少选择其中一门报考,这等于给偏文、偏理的考生指出了更简便的选择之路。
3 |. ^8 w( e( G这种模式有利于减少学生弃难就易,避选物理导致的物理科学素养的下降的问题。总体上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了物理和历史两门学科的地位。 , a; I* q% @3 n% E3 K) s
物理的知识结构对于学生大学选专业、科学思维的训练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而历史在培养人文素养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g1 v. o1 a- L4 k) l8 l同时有利于高校选拔更合适的人才,高校招生很多王牌专业有必学科目要求。为大学教育培养更加符合要求的人才。 + |3 f4 d$ p& S3 u4 c
0 R. _8 n* t1 `5 ]
& A% d' H$ |( J- R. z7 x, T/ C
( K4 O. o( D, r: V! K3+1+2新高考模式挑战
3 e1 _- W7 i4 \9 G6 _% |) t; S8 B
0 u' L& ], D. B6 S9 N. [在“3+1+2”模式中,物理和历史的学科地位得到突出,但是这两个科目之间的分数完全没有参照性,老师应当帮助学生评估好考生的学科优势,以获得相应的竞争优势。 8 V7 Z" D/ R* o4 q. S+ y. t$ `
2018年5月,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这篇指引给高校设了一条底线,给出高校专业选科更大的选择权限,允许高校同时设置2门(甚至3门)科目为必选科目,同时允许高校在部分专业做专门说明情况下,可以突破限定的选考科目范围。 $ V7 k* H0 N5 G* T) g( Z
选科并不是任意选择的,因为高校在录取不同的专业时,是有专业必选的科目要求的。选择科目要注意目标大学的目标专业类对高中所选科目的具体要求,这种要求大概分为下面几种:
) P4 T" V5 m1 B- d8 V1 I有3 门科目要求、有2 门科目要求、有1 门科目要求、不限制选考科目。
+ h, j4 A: ~& I$ s2 V% k' C
; I1 n. f' z, ^
3 _9 P( _, W! u( M' ^* l1 m; O3 [" @) L, l
3+1+2新高考模式分析
/ g% A- P. e7 p0 V" @+ l4 @1 U( |: k" D% `1 r
在这里小助手提醒要大家:专业与学科对应这个大原则是不会变化的,那么选择确定专业方向,再根据自身目标专业确定自己学科组合才是最正确的逻辑顺序。
" H1 \2 b0 s7 @+ }; e& u% \" G1、很多考生会觉得历史覆盖面小,但是不代表历史选了没有用,因为很多文科类专业都需要历史这个学科进行大学课程的衔接,而这些文科专业,可能只是“不限选科”才没有出现在表格里;
4 m3 y3 y/ V8 A- e9 @0 j7 r! O/ M: h2、也有一些不擅长物理的同学,为了专业选择多,而盲目去选择并不擅长物理,可能会造成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不好等诸多“选科后遗症”。
P+ _: X: W- x% k3 o$ x
+ O+ A5 t |& S1 ~3 M" u: ~! t9 d* ~
) U: O' ^. U1 j& D% L* |2 _6 p% j& S4 X' U6 R4 b6 j+ p' J
那么,这么多组合学科到底该怎么选呢?小编也帮大家简单的总结了几点: 7 V- l! M; d$ _2 u
物理+化学+生物这种选择方案是最标准、最传统、最纯净的“理科生”方案。 此组合可以选择的专业较多。这种组合方案优点是记背内容最少,理解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极大,互相印证、互相促进。 0 [. m5 J) T, b( y/ ^( k/ x6 s% V
物理+化学+地理“地理学”又称文科中的理科。3 X- l$ P* e" G; a* L
以理科思维去学习地理,从理解掌握的角度,极有优势。但同样地,地理学是文科三科中难度最大的一科,但若从理科学习的角度来看,少记背,多理解,反而更加符合另一些学生群体的需求。 9 }4 Y! H8 N' ?9 l1 i
物理+化学+政治目前,考研必考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如果高中阶段未选择学习政治,会存在2年左右的知识断档期,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政治学科与物理、化学的学科关联性并不是很大,学习起来难以起到联系、促进的效果。 2 \( n& U% p; S4 Z* ]
物理+生物+地理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 1、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 2、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 5 V) }) D3 X L5 B o/ P; H0 V
物理+生物+政治选择这个组合的人群比较有挑战。由于针对的学生面比较窄,很难与同校师生横向比较,不利于了解自身真实水平。由于师资原因,也可能很难单独为这个组合的学生单独设计走班课程的时间表。 8 Q; \& ^5 H/ i" ?
物理+地理+政治物理成绩突出、理科偏科的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化学、生物薄弱)建议选择。
2 J. a8 y5 A; L# U3 u) |( D! P$ K- w& T历史+政治+生物如果考生生物成绩在3门理科当中较为优秀,建议选择这个选科组合。 3 j" e+ ?. w# B
历史+地理+生物此组合可报专业比例居多。
8 Y& |0 i7 C6 Z6 \& ]9 g历史+化学+生物这种组合在选择专业上很难有特别的针对性。
- i$ d0 X8 f- v# m0 e8 ]/ ^历史+地理+政治这种组合适合想选艺术专业、传媒专业的考生;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考生选择的大都是这个传统的文科综合。
1 e; l) h; S6 F! R+ L2 R R历史+地理+化学这个组合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不理想,对文科成绩较优秀的考生来说是最佳选择。 " a+ e2 F: I( V1 b+ x8 X5 |; m: \/ x
历史+政治+化学这种选择优势在于文科思维比较强的同学,以一门化学拓广了专业选择面。同时学科之间没有太强的割裂感。但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学科间差别比较大,需要学生能在各种思维中灵活切换。 4 R" j3 }# h, o, v, ^ i) S
新高考政策,选科固然可以某些程度上“扬长避短”,但是,选科不仅仅会影响未来所报考的大学的属性,还会影响未来的就业,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就业都是大学对口专业,但是有一些职业的专业性还是很强的。
/ L; q8 w; O' p; P! f3 K. m' j8 p! I6 K" ~% I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