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人网

查看: 111608|回复: 0

悲剧再现!17岁高中生身亡!国务院紧急发布今年第3号预警

[复制链接]

886

主题

2103

帖子

8948

积分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8948
菜籽
3462 粒
铜钱
13191 枚
QQ
发表于 2020-6-23 17: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零度完美 于 2020-6-23 17:18 编辑
/ t5 }/ X* x% `! X) P! n
7 y# ?$ {  f! z0 J1 |8 c经过36个小时的搜救打捞,前天(6月21日)早上6时许,17岁的高二男生阿瑞(化名)在广东东莞东江石碣沙腰码头段江面浮起,已不幸溺水身亡。6月19日下午5点30分,阿瑞和他另外四名同学到事发河段下水游泳,因不识水性,阿瑞溺水失踪。
% W: G9 f# @7 b0 N  ~+ a$ R, h3 _. G# B4 ]5 y" s: \2 J& @
20日下午,记者来到东江东莞石碣沙腰码头段,现场一段河堤已被拉起警戒线,阿瑞的家人和部分同学家长在现场守候。据介绍,19日下午5点多阿瑞溺水失踪后,专业的搜救打捞队连夜在江面打捞,但一直到次日上午都没有找到人。因近期东莞龙舟水频繁,近期东莞水位高涨,中午时分涨潮期,搜救船无法作业。
, i# {1 X1 n6 `+ ~# P  M
阿瑞的父母坐在河边非常悲痛,一夜没合眼。他们说阿瑞今年17岁,在东莞高埗镇华南职业技术学校(中职)读高二,5月中下旬才返校上课,孩子在学校寄宿,每周周末回家。“19日是周五,本来下午孩子应该回家的,但上午他给我们发了信息,说这周不回家了,去同学家玩。下午我们也一直没收到孩子离校的信息,6点左右,突然接到电话,说孩子溺水了。”+ d3 \7 |3 H" W+ f
微信图片_20200623171004.jpg
* z1 X1 C& |; J3 L5 Q
阿瑞的妈妈说,阿瑞一点都不会游泳,连游泳池都不敢下去,他们不敢相信孩子溺水,但到现场看到孩子的手机、衣物,才确认孩子真的出事了。和阿瑞一起相约游泳的几名同学没在现场,但他们的家长也一直守在岸边。阿瑞的父母和其他家长们转述了事发的大概经过。7 X8 _+ A! }$ L. D4 D+ ]9 F& Q' k0 B; G
19日下午5点多,5名同学一起来到东江石碣沙腰码头段游泳。阿瑞说他不会游泳,其他人就下水了,让他在岸上看衣服。因为事发河段有沙滩,看上去近处的水不深,阿瑞也就下水了,期间谁也没注意到阿瑞怎么溺水的,但很快有人发现阿瑞不见了,就赶紧叫人并报警。5 f- U# q5 g% u" G! j% \
微信图片_20200623171007.jpg

9 H) w/ ^" {, g& n2 u& b阿瑞溺水失踪后的30几个小时,专业的搜救打捞队和消防人员先后到事发江面进行搜救,但一直没找到人。6月21日早上约6点,有人突然发现有人漂浮在事发河段江面中间位置,打捞上来发现正是阿瑞,已不幸溺亡。阿瑞的父母哭诉称,以往孩子离校必须打卡,家长手机会收到离校信息。但19日他们一直没收到信息,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离校的。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华南职业技术学校的一位负责人也在现场,记者就阿瑞事发当日的离校信息、学校防溺水宣传工作如何开展等问题采访该名学校负责人,但对方拒绝回答任何问题。; b1 K7 |6 W0 r& \
微信图片_20200623171010.jpg
. y# O2 y$ s2 O" i' W
此起溺水事故发生前的事发现场河段,有不少人在游泳(阿瑞家属提供)
' M3 D  d& y5 y: W) ?# q( R1 ]3 G
21日下午,石碣镇政府部门发布通报称,6月19日下午,高埗镇华南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阿瑞)在东江河畔石碣沙腰码头段下水游泳,期间同行人员发现(阿瑞)久久没有上岸,随即拨打了110报警。公安、消防及120接报后迅速赶赴现场搜救。经了解,6月19日17时30分许,溺水者与4名同学放学后到东江沙腰码头玩,随后5人相继下水游泳,发现阿瑞溺水后报警,经搜救,6月21日6时发现已溺水身亡。
/ u; V& x" F2 G! e' O* W  q该份通报还称,随着天气日渐炎热,有些人喜欢到东江游泳,溺水事件偶有发生。在此提醒大家,夏至龙舟水越发凶猛,东江水位较高,河道水情复杂,严禁到没有防护的江河野泳。近期东江沿线也将加强巡查和防溺水教育,提醒广大家长看护好孩子,不能到非正规泳场游水,严防溺水事故发生。
' t# M6 Q3 y/ f  Z8 k& e今年入夏以来溺水事故高发广东、广西、重庆等地先后发生多起溺水事件令人痛心7 Q6 y, }+ `+ I0 e
5月3日,桂林全州3名小孩在水库溺亡! u# O( K5 E( S" V
5月3日13时01分,桂林全州县龙水镇大仙村委大仙水库附近3名小孩(2男1女)自行下水洗澡,溺水死亡。3名小孩系堂兄妹关系,最小的才5岁。" s/ T% D4 Y4 w0 u
5月23日,33岁湖南小伙为救落水男子,不幸溺亡东江) C  s$ z* j3 E- t. @( \
5月23日凌晨2时许,东江惠州市博罗县龙溪段,33岁的湖南籍男子唐胜平,为救一名落水的网鱼男子溺水身亡。; S* C/ `. {! N9 ?
6月5日,2名中国留学生下湖游泳溺亡,年仅23岁
- W& R9 d, }0 L6月5日,4名中国留学生去往肯塔基州詹姆斯敦市(Jamestown)的坎伯兰湖(Lake Cumberland)旅游,两名男生下湖游泳失踪,不幸溺亡。两人来自中国,是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的学生,均为23岁。% ?: B! E- }5 ]; z/ c
6月14日,广东湛江一小女孩沙滩走失,溺水死亡
9 P0 s( ^, A( v/ j* y# F  V( ~6月12日,广东湛江一小女孩在奥体中心沙滩走失,后在坡头区龙头镇米稔村海边发现其尸体。初步判断为溺水死亡。
* k2 F0 \% y& W1 X2 a6月16日,广东茂名三男子相约河里游泳,均不幸溺亡% H$ n/ r! n9 [' c+ W1 O
6月16日19时许,刘某财、刘某康、刘某钦等十人相约到茂名市罗坑镇甘坑村里联河游泳,期间刘某钦发生溺水,刘某康与刘某财跳下水中欲救刘某钦,造成三人溺水死亡。2 I! J$ k2 d3 y
6月18日,惠州叔侄结伴到野外溪流游泳,侄子溺亡
: N* o9 ^$ w! m) z9 q$ o6月18日,惠州沥林一条野外溪流发生溺亡事件,叔侄俩结伴来到沥林一条野外溪流游泳降暑。既没戴游泳圈也没有采取其它安全措施,游泳过程中17岁男子吴某沉下水底,发生意外。
; X7 y2 y+ Y  a7 Q- @
微信图片_20200623171014.jpg

- |  h8 ^# m6 A5 B- A1 z& C9 R 6月21日,重庆1名小学生落水,7人施救,8人均不幸溺亡! n# x! h% ^+ Z% n6 |  R
6月21日,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小学学生在河滩处玩耍,一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旁边7名学生前去施救时一并落水。8名落水青少年被打捞出水时,均已无生命体征。
" [! N: ]  Q8 q9 Z; Y; g; \1 f; T9 G5 Y2 d7 ~+ B1 r
重庆8名小学生溺亡事件敲响了防溺水警钟昨天(22日)7 [1 n1 s" s3 o. S. ?3 O+ i* }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20年第3号预警严防溺水, d5 R! H7 d( C2 I5 [: ?
微信图片_20200623171125.jpg

/ V2 m' ?4 m5 p) a0 I/ s预警提到,6月21日,重庆潼南区发生8名小学生溺亡事件,令人震惊,令人痛惜,给各地各校再次敲响了警钟。预警提醒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务必引以为戒,认真落实防溺水工作各项要求,尽最大努力防止此类事件发生。+ R' ~8 z8 s% B4 p3 p3 F# z+ L
一是宣传教育要落细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当地实际,广泛宣传防溺水知识和溺水危害,引导广大学生珍惜生命,远离危险水域。要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提醒学生在放学后、周末和节假日不要私自下水游泳,更不要到无人看护水域玩耍;遇到他人溺水要沉着应对,以最快速度寻求大人帮助,不要贸然盲目施救,造成更大悲剧。

4 \" v' n; A$ E% s5 _( X+ j二是家长监护要落实。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运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短信、微信、发放告知书等方式,及时向家长进行防溺水风险提示,督促家长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准确掌握孩子行踪,切实做好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监管,严防离校期间溺水事件的发生。
三是风险防控要落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重点水域隐患治理。特别是南方河网密集地区,要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完善各类安全防护设施,加强日常巡查,切实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妥善做好应急处置。
% Y) G. L: X! T! C% {
溺水事件频频发生需要我们时时警惕别让悲剧再发生# @  k5 x% J; m7 ?
来源 |  央视新闻; }) z6 u" R9 N6 E8 q6 ^) N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举报电话:0517-85822666    举报信箱:939366@qq.com

QQ|手机版|Archiver|苏B-20130142|淮安市牧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17563号 )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02号

GMT+8, 2025-7-4 01:42 , Processed in 0.48360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