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人网

查看: 56029|回复: 0

为了留住运河历史,淮安这群人真的拼了...

[复制链接]

79

主题

180

帖子

338

积分

Rank: 4

积分
338
菜籽
37 粒
铜钱
520 枚

app勋章

发表于 2019-12-28 17: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爷动硬盘 于 2019-12-28 17:21 编辑 9 C" E! _' c' W1 V' ?- Z

. e- W  P, z) K& R& S" j
' b6 r! T- J4 `( d7 O& p
大运河口述史
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2019年12月25日淮安市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在淮安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长刘震生陪同下来到淮安人网新媒体中心调研《大运河口述史》,市委宣传部领导在观看《大运河口述史》后,用了“震撼”二个字,给予了《大运河口述史》高度评价,市、区领导勉励主创人员,讲好运河故事,留住历史记忆。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318.jpg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312.jpg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306.jpg
; t1 x' E6 S5 G; [' y" q5 ^; @5 X1 d' G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301.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4 [' }) M( e9 g* }' r" [
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作为明清时期的漕运指挥、河道治理、漕船制造、漕粮转输和淮盐集散“五大中心”,淮安是当之无愧的“运河之都”,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运河文化遗产。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冲击着传统手工技艺,我们技艺的传承人正在逐渐老去,逝去。抢救文化记忆,留住历史文脉,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256.jpg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252.jpg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为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高质量发展贡献淮安力量,淮安区委宣传部、淮安区融媒体中心和淮安人网联合启动了“大运河口述史影像数据库”项目。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247.jpg
这是一次与时间的赛跑. P; S2 p' }3 s9 q1 D3 X$ q
这是一项富有深度和温度的“抢救性工程
这是一场政府与民间接力的“非遗保护战
这是一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243.jpg
淮安人网大运河文化志愿者们他们不辞劳苦,走访当事人,他们将镜头聚焦运河沿岸的百姓故事,拍摄传诸后世的大运河口述史影像资料。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239.jpg

, P7 u# Y; U* ^* N* j
一、留存历史记忆,防止“人亡艺绝”。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233.jpg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229.jpg
   面对传统技艺和历史事件的当事人逐渐老去、逝去。古老街道面临拆迁,他们优先安排调查采访和抢救搜集,在堂子巷拆迁中他们每天出入堂子巷,留下了堂子巷、周家铁匠铺、德泉浴室极其珍贵的影像资料。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224.jpg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220.jpg
  在拍摄客轮代办站时,85岁的刘导文,在采访过程中,没有扛过岁月的无情,带走了他的那段黄浦轮船站的记忆。后来他的儿子补上了这段回忆,他们抢救了历史记忆。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216.jpg
$ b1 h3 o, m( U4 w
二、激活尘封记忆,还原历史真相

* d. R: X4 z( o6 {1 N4 C0 G: V! T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209.jpg
  瓷器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经济、文化和时尚,淮安有着很多古瓷器残片的收藏爱好者,哪里有建筑工地,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拍摄团队追踪他们每一片残瓷的出土经过与地点,揭开出土瓷片与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202.jpg
) i+ O& X3 Z: W9 S; C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157.jpg
   淮安茶馓是淮安的一张名片,在七、八十年代,曾有过抢救性的传承,有几十个人加入了非遗传承队伍,但历史上我们却看不见他们的名字,对此我们都要追根溯源,抽丝剥茧,对每一个可能的当事人一一进行采访,还原历史的本来。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152.jpg
; A& k' x" E3 [' k3 P
三、延续记忆长度,呈现历史厚度与温度

( O/ b; h9 K+ L; @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148.jpg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145.jpg
他们用几代人的记忆延续历史的长度,用多方位的记录增加历史的广度,用追根溯源的采访来挖掘历史的深度,在拍摄“行走在大运河”中,他们通过多地区,多种吨位的船只、多年龄段的船民,用船民的亲身经历讲述大运河的变迁,运用对比来反映时代的进步,党的好政策。在古末口拍摄中他们又通过邀请专家和采访村民相结合呈现历史的厚度。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140.jpg
四、多角度、多渠道地宣传大运河口述史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136.jpg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131.jpg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125.jpg
大运河口述史》通过淮安人网微信公众号、淮安味道微信公众号、腾讯视频、西瓜视频、今日头条,微博等多角度、多渠道地陆续上线与网友和市民见面,同时主创人员还邀请被拍摄的老西门大街住户去电影院观看大运河口述史,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人,满满的回忆。目前已拍摄15部,点击量达30多万。3 ]# f* |9 b6 B- O. j' V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120.jpg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055.jpg
《大运河口述史》荣登《学习强国》,一段口述史唤醒了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微信图片_20191228171042.jpg

记录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份责任,更是城市文脉的延续,淮安人网大运河文化志愿者们用使命和担当深入挖掘大运河淮安段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讲好运河故事。努力打造成“纪实性、思想性、文化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数据库的建成既可用于当前和未来的大运河研究,也可用于公共教育服务,为普通百姓所观赏和运用,推动大运河文化广泛持久的传播与传承。同时,淮安区委宣传部、淮安区融媒体中心和淮安人网还将积极推动数据库逐步建设成为运用现代影像技术、传诸后世的大运河口述史影像“博物馆”。
, l* \3 {! E" c) u( t# q

  留住我们城市的昨天和今天,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底蕴,是我们的使命。
2 \) h  {, g7 n& S  大运河口述史的拍摄,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抢救性”工作,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我们共同为盛世留志。
提供线索请联系:18936523039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举报电话:0517-85822666    举报信箱:939366@qq.com

QQ|手机版|Archiver|苏B-20130142|淮安市牧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17563号 )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02号

GMT+8, 2025-7-6 19:53 , Processed in 0.59280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