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盐,是百味之长,也是千家万户不可或缺的日用品。近日,淮安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在市局食药环侦支队指导参与下,成功侦破一特大非法经营食盐案,该案涉及全国12个省市、33名犯罪嫌疑人、4家单位,成功摧毁加工、生产、包装、批发全链条式非法经营食盐犯罪团伙。该团伙以5万余吨工业盐冒充食用盐非法经营,涉案金额500余万元。利益驱动 盐商铤而走险2018年年底,开发区警方与盐务部门在日常执法工作中发现辖区腌制红椒业主褚某从浙江盐商周某英处购买了32吨未加碘日晒盐。该批日晒盐为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周某英违反盐业管理规定,非法销售食盐,涉嫌非法经营罪。开发区警方第一时间抽调多个警种部门的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围绕案件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开展侦查工作。在对周某英非法销售食盐相关线索深入摸排后,专案组积极开展研判工作,初步确定浙江人周某英从山东潍坊的陈某林处购买食盐对外批发,陈某林本人则在山东潍坊市经营一家工业盐加工厂,从外购进原盐进行水洗后,使用正规厂家的包装袋进行灌装,对外批发。专案组奔赴山东,在山东警方的配合下将陈某林、周某英等人抓获归案。在浙江周某英的仓库内,警方查获400余吨已加工过的食盐。 “我国对工业盐彻底放开管制实现市场化后,受严重供大于求的影响,工业盐的销售价格越来越低,而食盐市场价格稳定,工业盐与食盐的差价越来越大。这些人看到工业盐成本低、有高额暴利可赚之后,动了歪心思,甘愿铤而走险,将工业盐包装成食盐销售以获取高额暴利。”治安大队民警叶泽宇介绍,《食盐专营办法》明确规定,国家对食盐实行定点生产制度,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不得生产食盐,但制假售假者、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认为只要吃不死人就不要紧。价格便宜的伪劣食盐也吸引了部分消费者,特别是受到了腌制业加工小作坊的青睐,逐渐形成了涉盐犯罪固定的需求市场。
$ C# G9 [8 |; `3 \* B) B, Z# {偷梁换柱 形成产业网络, X6 P' B) M+ d+ J
在首批犯罪嫌疑人落网后,专案组第一时间对陈某林的生产工厂进行搜查,深挖关联线索,同时组织警力对嫌疑人进行突击审查。发现陈某林无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证书及食盐批发许可证,为牟取非法利益,其一方面与有相关资质的盐业公司合作,使用相关公司提供的食盐包装袋,灌装工业盐并对外销售,另一方面私自印制其他有资质公司的食用盐包装袋灌装工业盐,对外批发给个人,再由个人批发给食品加工厂,由此形成产业网络。案件共涉及4家企业、33名嫌疑人,遍布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安徽、广州等十余个省份,非法经营食盐5万余吨。“嫌疑人陈某林从事工业盐加工、销售20余年,销售网络辐射十几个省份,涉案人员多、关系杂。这个案件的侦破难点就在搜集、固化证据,‘生产、包装、售卖’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了。”枚乘路派出所办案民警时强说。
) c" ]6 N5 V0 e Q) }精准研判 千里追踪疑犯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淮安开发区警方各警种联合作战,各司其职,通力协作,为该案的顺利破获提供了坚实基础。办案民警行程1万5千多公里,细致分析研判,使案件证据得到完善,实现了对该案的生产、包装、销售全链条打击。 鉴于该案涉及全国10余省市,案情重大,经江苏省公安厅批准挂牌督办。侦查人员本着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任何一个嫌疑人的宗旨,组成专案攻坚,下设专案预审、合成研判、材料审核、抓捕追逃、外调协调5个工作小组,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精心制定审查方案,全力以赴开展审查突破、调查取证工作,固定证据,深挖战果,力求最大突破,为案件顺利起诉做好扎实的准备。8 i& S! o- h" ~" f6 G
- X5 Z0 `! D, @( D* Q+ x7 f目前,该案件已有9名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全部33名犯罪嫌疑人以及4个单位被移送审查起诉。& }% o& ?5 k. G4 O+ S4 E
3 l9 f3 }6 F+ Z! A1 x
6 H) H4 i5 W7 o6 C.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