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0 k; ]3 X6 ]3 Y- d
编者按3 x- G2 z# ~! E' j
十年春华秋实,十年砥砺奋进。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蕴藏着淮电人奋进的十年、实干的十年、追光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网淮安供电公司不断笃实党的建设、筑牢安全生产、做强电网建设、深化优质服务、护航绿色发展……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上绘就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画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v: h' X: ?( X( o, `& N+ K3 q# g
筑安全生产之基,亮万家幸福灯火。党的十八大以来,国网淮安供电公司始终牢记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命线,通过基础夯实、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全力守护电网运行安全、电网设备安全、职工人身安全,在地方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写下一笔笔浓墨重彩的淮供华章。
. E& Y$ n$ |8 o0 l: \: [1 ?创新铸就电网大脑 奋斗笃实安全基调
# }( J6 k: z B用电量和负荷情况能较为直观的反映地区经济水平。十年来,淮安地区全社会用电量由134.78亿千瓦时增长至228.7亿千瓦时;电网最高负荷由236.35万千瓦增长至502.8万千瓦;最高日供电量由4486万千瓦时提高至10242万千瓦时,平均增速分别达6.1%、8.8%、9.6%,助力地方经济实现跨越与腾飞。
4 ]% Y8 s# X8 Y6 n2 x4 O; H负荷迅猛增长的形势,给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更高要求。公司持续以创新引领生产运行,10年累计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一项成果获2022年国网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2年10月15日,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值班人员密切监视电网运行状态,守护电网安全。
, A# _+ Z9 g u$ S8 {5 P3 K7 B此外,10年间,公司还实现了多项首创性成果。2017年,“智能变电站二次安措防误及在线校核系统”成功在220千伏范集变应用,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两年后,全国首套全功能应用型就地化保护在110千伏振丰变投跳闸正式运行。今年,公司又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保护装置定值“一键式”写入,实现站端和调度端对定值的秒级“双核对”。 ; c% X l* L4 m" G7 [
新能源高比例接入,是淮安电网主要特征之一,该特征对电网无功电压智能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2018年,公司在全国首次建成新能源参与的AVC控制系统,并在次年打造省地两级人工智能平台,“电网脑”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地区电网无功电压控制,实时解决了电网电压越限、网损优化等问题。2021年,公司建立“云边端”协同控制体系,国内首创毫秒级精准控制逆变器。 " D7 _: k' E: S1 Y# L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多点散发的防疫形势严重威胁到淮安电网指挥系统正常运行,公司调度系统先后3次累计204人次、112天封闭值班,处理事故98起,设备缺陷126起,有效保障调度系统持续高效运转,全面保障淮安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 W+ _& q! l6 p: H* _# v7 k1 h8 V N
输电线路安全可靠 线路通道隐患可控 , k9 q4 j( i( Y Q7 t) g3 S
10年间,淮安地区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数量、里程分别提升92%、109%。为保障输电线路安全可靠,线路通道风险可控,公司建立起属地联动防线路外破机制,在各供电所部署属地护线员,并发动线路通道周边居民成为群众护线员,成功建立起线路安全防线。 5 b6 U( j5 v3 F6 i4 u0 ]
淮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时常发生强对流等极端天气,导致线路通道周边风筝、气球、大棚薄膜等异物易发生挂线,给线路安全带来不小挑战。直到2017年,淮安有了“激光大炮”,可定点清除电网附着异物,大幅提升此类业务处置效率。截至目前,公司累计使用该设备处置挂线异物约200起,相较人工清除异物,平均降低处置时间2.5小时左右。 △2022年10月1日,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成功消除500千伏任上线绝缘子发热故障。 8 H. y& _' j" F4 h
2018年,220千伏输电运检业务优化调整。同年,公司投运输电智能可视化系统,对线路及通道进行24小时监测,大幅降低线路及通道安全监测对人工巡视的依赖。截止目前,在淮安境内130余条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上,公司累计安装超5000台监控设备,并于今年2月底,结合无人机激光点云技术,实现了通道隐患厘米级精准测距,让通道隐患无可遁行。今年,公司试点利用输电可视化系统,提前介入安澜-双龙π入戴楼22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验收,使线路通道隐患成功消除在建设阶段。 8 Z4 T, C3 a) ^+ ~5 r
此外,公司还组织一线员工加入淮安市多个吊车业务联系群,定期向群内吊车司机科普,并为他们线下作业提供现场技术指导,收获吊车司机与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 J7 t% d3 o9 I( q2 l2021年底,500千伏输电运检业务优化调整,公司输电运检业务能力再上台阶。截至目前,淮安地区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已实现连续45个月零外破。 △2021年12月17日至20日,公司组织人员对跨越新长铁路的220千伏旗新/朱新线59号至61号塔段实施改造。
# }# d8 _' L4 U* f变电运维日趋智能 检修水平提升显著 % G; W7 U0 g: F+ [1 p% S
2013年12月18日,淮安盱眙有了第一座室内GIS智能变电站;次年1月21日,市区首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成功投运。智能变电站实现零的突破,带来变化不仅是从有人值守到无人值守,同时也大幅提升了站内保护装置性能和运行可靠性、事故反应能力。 6 o: X8 C. m# {
10年来,全市变电容量已由4079兆瓦增至14204兆瓦。变电容量,变电站数量增多,意味着检修业务量也在迅猛增长。2014年,公司提出“工厂化”检修概念,将变电站内需检修的设备直接更换,待修设备则运回检修工厂集中检修。这样的处置方式大幅降低了检修工作停电时长,同时也让年轻员工有了充分接触设备的时间与机会,并提升检修质量。
& }- {0 {% L" {6 F( h电力是经济的晴雨表。自党的18大以来,淮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用电需求不断提升。同时随着2018年,220千伏变电运维、检修业务优化调整,站点多、人手少、路途远,变成当前变电工作的主要矛盾。对此,公司双管齐下,分别于2021年5月在市区负荷中心站、市郊偏远站部署变电站智能运维机器人;于今年3月在全市220千伏变电站部署变电站高清视频巡检系统,共同实现站内设备安全运行、运维工作减员增效。 △2022年7月18日,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工作人员完成110千伏华庄变刀闸发热消缺。 : U; Z6 n- S9 f% x
2021年9月,清河集控站正式挂牌成立,公司开启了“无人值守+集中监控”的变电运维新篇章。该集控站使监控与运维班组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充分应用智能巡检机器人、高清视频、智能辅助系统、红外在线检测等智能手段,不断推动传统人工逐步向智能协同转变,逐渐形成了“数字化核心班组”。今年3月31日,公司在清河集控站利用新一代集控系统顺控调用功能,实现110千伏钵池变远程启动。
* r& d% R1 F+ m6 I随着基层基础基本功不断夯实,公司开始部署变检自主实施项目,补足基层班组业务能力短板。在今年500千伏变电运检业务优化调整后,公司变电运维、检修能力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相应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并在500千伏安澜变调试、检修工作中得到印证。
# A0 E% k+ s* e带电作业蓬勃发展 网格管理绘就蓝图 z- Y3 e. y' @/ n; q8 U, u
公司不停电作业能力一直处于省内靠前水平。早在2001年,就已经自主开展过带电熔断器更换;2019年,更是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了20千伏线路不停电作业,相关技术在全省得到推广。 1 f5 p) Q$ z4 y" J b8 {
长久以来,公司一直秉持“不停电才是最好的服务”理念,坚持“能带电不停电”服务宗旨,为淮安地区电力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供电服务。 △2022年8月14日,在10千伏范集线外破抢修现场,公司不停电作业中心工作人员利用旁路法提前为附近群众复电。 $ n2 N o" M1 v! P+ }1 e1 L( L. }
2020年6月30日,国内首个“产学研”一体的机器人作业中心在淮安建成,其中的主角便是配网架空线路不停电作业机器人。该机器人可降低人员在作业时触电、坠落、中暑等安全风险。该机器人于同年8月6日在京沪高速拓宽临时用电工程接线作业现场完成首秀,并在同年12月11日,实现10千伏双回线路自主安装接地环,填补国内在该领域上的空白。
. C, t1 M9 r# b; `- {$ c2012年,全年不停电作业次数为900余次,今年预计可达9600次,十年提升967%,累计减少停电时户数128400时·户,为淮安全社会带来优质用电体验的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022年7月13日,国网淮安供电公司配电分公司组织施工人员在淮安市清江浦区10千伏盐河172线武黄路盐河段线路开展线路改造工作。
# c: s/ I u! O6 o( `* b) I) O此外,公司还在2020年4月部署配网网格化建设工作,将直面用户的配电、计量两个专业协同,融贯配电网规划、建设、运维、服务等各个环节,共同打造一流配电网。 % c' v2 B8 b$ K4 t& h6 e
得益于配网网格化部署,公司同期线损治理水平、配网供电可靠性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分别于今年获得全国第四与全省第二的好成绩。今年,公司又上线可对网格供电可靠性能力进行每日监测与分析的配网网格可靠性管控平台,助力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同比减少71.82%、用户平均停电次数同比压降61.37%。
, c5 y; L7 x- C/ Y2 J夏季频发的强对流天气同样对配网造成一定威胁。对此,公司不断提升应急能力建设,扎实提升防汛抗台、对抗强对流天气方法策略。在2020年盱眙防汛抗洪、2021年“4·30”风灾抢修,及今年多起强对流天气抢修复电中,公司做到科学组织、精准抢修,均实现了电网、设备、人身安全,快速复电、用户满意。 ( H: U- Z$ ^3 v. {* O8 ?0 x& x
供稿:融媒体中心 王佳慧 编辑: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