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人网

查看: 966176|回复: 2

[地方小吃] 广东小吃 —— 姜撞奶

[复制链接]

805

主题

3229

帖子

6194

积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94
菜籽
135 粒
铜钱
6166 枚

app勋章

发表于 2020-4-10 10: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 ~- Y; d1 e& n( }3 t: x简介

广州姜撞奶源于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传统美食。味道香醇爽滑,甜中微辣、风味独特且有暖胃表热作用。姜,素以药食俱佳见称,研究发现,生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与水杨酸相似的物质,经稀释作为血液稀释剂,对降血脂、血压,防止血栓形成及心肌梗塞等,有特殊的疗效作用,经常食用能保健强身,养生益寿之效果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1 I6 F0 m, F3 g/ _! I) Y特点:7 B8 z  z! ^  F
姜撞奶口感绵软糯香,牛奶犹同少女吹弹可破的肌肤般洁白透明,勺子轻触便划开痕迹,有时看着一碗完好的姜撞奶,竟是不忍拿勺挖开的。入口一股绵滑奶香……甜甜的带一丝微辣,难怪这道甜品流传之广,其中滋味绝妙。
: M2 X8 F1 G4 y这是一款百年经典的粤式甜品,是广州番禺有百多年历史的民间美食,驰名省港澳。它是用热鲜奶冲入新鲜姜汁凝结而成,形似豆腐花,辛甜香滑,养颜美容,止咳安眠。即可现做热食,暖胃表热,祛寒行血,又可冷藏食用,清凉润喉,冰爽舒畅。最重要的是它简单易做,成功率极高,是零厨艺的懒人展现技能的最佳选择!

历史文化

关于姜撞奶,曾有传说。从前,在广东番禺沙湾镇,一个年迈的老婆婆犯了咳嗽病,后知道姜汁可治咳嗽,但姜汁太辣,老婆婆无法喝下去,媳妇于是将水牛奶加糖煮热,倒入装姜汁的碗里,奇怪的是过了一阵子牛奶凝结了,婆婆喝了后顿觉满口清香。第2天病就好了。因此姜撞奶就在沙湾镇流传开了,沙湾人把“凝结”叫“埋”于是“姜撞奶”在沙湾也叫“姜埋奶”。

做法

材料(1碗的量):
4 P& K' ~* S$ a0 t# y( ^2 s全脂鲜牛奶 180毫升/ {3 P; E  g7 \! p2 O
姜汁12毫升 (我用150克的姜榨出60毫升姜汁,做了5碗)0 f  q4 P% v( [  Q; D
糖12克5 O8 o0 B2 ^/ }
做法:0 L8 w% t6 k7 m4 c% [
1. 姜去皮切块,放榨汁机榨出姜汁,盛1汤勺到碗里
: F: N1 x, _) ?" S(因为我们家有工具,如果你们没有,可以将姜剁碎,然后放入纱布中将汁挤出,当然这可以个体力活呢。)0 j2 z) W3 n0 c
2. 取180毫升全脂鲜奶,放微波炉里以高火档加热50秒后取出,加糖搅拌均匀
7 g2 Q: X: u1 |* |& z% x3. 迅速将牛奶倒(撞)入盛有姜汁的碗中,倒完后请不要搅动或摇晃碗里的牛奶,20秒即可凝固成姜撞奶。, n" i6 w) q- O0 m( l* Q
4. 天气寒冷时请趁热食用;天气炎热时,放凉后置于冰箱冷藏,便成了一款美味的消暑甜品。

8 H/ T1 l$ p5 o% m

来源:香哈网

0 W' t0 R. l7 p$ F& o  g. J; {; }1 [
1 U3 b0 I/ n" k
' J/ p* E' K* d' u) X7 Z4 A4 z
1 ]; K1 r: Q  m# d( R+ f

! \! s; T( }8 m* M! I6 C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481

主题

2315

帖子

9516

积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516
菜籽
15 粒
铜钱
6081 枚

爱心大使奖播报大王.gif灌水奖活动精英奖爆料奖

发表于 2020-4-10 10:1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苏果超市东边开了一家广东糖水店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182

主题

1377

帖子

3017

积分

Rank: 8Rank: 8

积分
3017
菜籽
8 粒
铜钱
2236 枚
发表于 2020-12-3 14: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听起来很好
淮安人网提醒您: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贴,共建绿色网络家园! 有事报道热线:85822666 15351717888 淮安人网微信号:hao0517bb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举报电话:0517-85822666    举报信箱:939366@qq.com

QQ|手机版|Archiver|苏B-20130142|淮安市牧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17563号 )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02号

GMT+8, 2025-7-7 07:04 , Processed in 0.46800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