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航拍美丽新乡镇 茭 陵 乡 ( 摄影:小摄郎 文字:360百科 ) 茭陵乡集镇概貌图 摄影:姚炳亚(版权图,转载请联系授权) 茭陵乡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茭陵乡始建制于20世纪80年代,是由周边三个乡镇(苏嘴、宋集、顺河)边远村撤并组合而成,位于淮安区东北隅,与涟水县隔废黄河相望。234省道、淮茭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茭陵地形以平原为主,地面海拔一般在4~7米,平均约6米。
& A# z1 _1 T7 | l# }# N. x" G7 ~0 m0 n- k E/ w
茭陵乡集镇概貌图 摄影:姚炳亚(版权图,转载请联系授权) 【沿革】1980年建茭陵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辖章洼、唐堡、章桥、陈圩、卢庄、章集、黄庄、六大门、东荡、高荡、东高、联合、南舍、邵葛、果园、茭陵、大胡、西胡、小茭19个行政村。2003年,辖章洼、章桥、章集、黄庄、东荡、高荡、联合、邵葛、果园、茭陵、大胡11个行政村。 / n& v" ]1 o6 m! e
. x; x" G1 X/ J
# H! D6 a/ T& q4 H) k0 u e3 }
大胡庄战斗烈士纪念碑· 摄影:姚炳亚(版权图,转载请联系授权) 大胡庄战斗烈士纪念碑是1987年由淮安市民政局拨款2万余元在茭陵大胡村原小西场战斗的旧址北侧建造的。碑高六米多,坐北朝南,为砖石水泥结构。
7 [8 }& u- |: g4 w3 X. q0 K; t( I
1941年春天,在江苏省淮安县的茭陵大胡庄发生了一场气吞山河的战斗。参战的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的83名指战员,在突然遭到日、伪军袭击下,面对敌人六至八倍于我的悬殊兵力,为了完成师团前哨和掩护淮安县委机关的安全转移两大任务,全连指战员团结一心,浴血奋战,顽强坚守阵地6个多小时。最后除个别同志负伤幸存外,全部壮烈殉国。
* _6 ~2 {+ a" A. {; {: N4 t# M
当年的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同志生前曾认为,这场战斗应和淮阴刘老庄战斗一样齐名。他在八十年代就要求中央党史部门查清这场战斗始末,为英烈们树碑立传。在这以前,由于历史的原因,大胡庄战斗的烈士们一直鲜为人知,直到事情已过去半个多世纪,英烈们的牺牲地才竖碑铭记。
6 P" d3 T: z6 X' ]/ U5 e, ~
纪念碑基约一百余平方米,基台四周植有常青黄杨、球松等,四季青翠。这些松柏象征着为国牺牲的英烈们万古长青。上下直书的碑文:"大胡庄战斗八十二烈士永垂不朽"由当年新四军三师八旅政治部主任,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的吴信泉题写,笔力遒劲。碑文寄托着我们民族和人民对英烈们的深切怀念。
+ L, P) H& A% R3 y ) f2 @* n. d" L, L) ?$ N$ h
碑的西侧为五十年代开挖的乌沙东干渠;废黄河大堤横卧于碑的西北侧;六十年代营建的601号公路从碑的北侧通过。碑的东、南两面是旧貌换新颜的大胡庄。建造此碑前,当地政府,通过调查寻找到了当年烈士忠骸的掩埋处,并得遗骨若干,在先烈们的长眠之所建造了这座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以告慰当年为国捐躯的英灵。
6 u: }. [! B |8 J0 C; p$ Q1 K' Y摄影:姚炳亚 13338900444(微信同号)
6 n7 ]) C; T1 p( k* A版权图,任何转载请联系授权。
9 _6 P6 ~. s& x2 a- {简介资料来源网络,沿用原来的乡镇名,如有误请联系修改!6 g/ Q$ K& X5 B8 P
其他乡镇鸟瞰图待续更新...... |